浅谈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11-03-23 14:47:25 点击数:
浅谈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音乐的存在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从音乐的起源来看,早期的音乐与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从音乐的发展历史来看,音乐与政、经济、宗教、历史、文化都有联系,特别是与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如果没有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对撞,就没有文艺复兴:如果没有德国文化与德国大革命的对撞,就没有以贝多芬为代表的德国古典音乐。正是由于音乐与其他艺术的交融,与其他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丰富的人文内内涵,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的文化长河中源远流长。”
而记得自己上学时,那时的音乐课基本上可以叫做唱歌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传统与单一,在音乐课上所感受到音乐形象是十分苍白有限的。如今自己成了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而深刻的感受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音乐教育带来了绿色,它展示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自己在其中受益非浅。其中在《标准》中第一次提出了音乐应与相关文化相融合更将音乐教育提高到一个更丰富内涵的层次。学生感受到音乐形象变苍白为丰富立体了。那么“音乐与相关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它有哪些使用原则和表现形式?下面就我就一点点体会和简单的教学实例和大家谈谈。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提出是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在如今社会,各个学科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也显示出各自最大的特色与魅力,但任何学科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充分的理解一门学科所表现的真正内涵就必须去了解与其相关相联系的一些文化。就欣赏一部音乐作品而言,如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首歌曲所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讨论作者(聂耳、田汗)的生平,是在什么样的历史状况下创作该作品时的,而创作时是抱着怎样的愿望的,以及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及该作品在当时和现代音乐中所发挥的作用等。
关于“音乐与相关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正如《标准》中谈到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表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感受到让音乐教学与相关文化相融,课堂丰富了,学生更感兴趣,综合能力更强了,音乐课就像一个综合艺术大舞台。具体作用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与相关文化”在音乐课中相融合,人文内涵得到高度体现
我觉得不管是学校的教育还是音乐艺术自身都是人类的文化活动表现形式的一种,那么就可以说音乐教育一开始就有人文学科的属性。但在以前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音乐课与单纯的“唱歌”或“唱歌加乐理”相等同。所以很多地方干脆就称之为“唱歌”课。而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在理念上“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也就是强调了音乐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以及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和音乐活动,不但要熟悉本民族的音乐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且要了解并尊重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音乐文化,扩展文化视野。音乐,作为我们人类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新课程引导下的音乐课上应得到高度体现。“如一堂题为《爵士乐》的音乐课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和自然的教学过程受到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除该课所体现的研究性学习特点外,教学内容与方式所蕴涵的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黑人爵士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则是该课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2.“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融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在传统意义的音乐课上,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显得十分单一,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也是十分苍白的。而我认为在音乐课上,将音乐与相关文化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如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形象及其内涵,达到提高音乐鉴赏力的目的,就必须引导学生不但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欣赏和感受,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查阅了解音乐作品与其相关相联系的一些内容资料,从而学会甄别有用的相关资料,以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增加对音乐课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十面埋伏》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这首乐曲的所描述的历史故事及乐曲的音乐主题、了解主奏乐器(琵琶)音色等。这种学习在音乐课上可体现为知识竞赛的形式开展,这样的音乐学习方式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另“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方面还表现在,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音乐艺术之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标准,其中包括音乐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内容。当然,这种渗透应该伴随着欣赏音乐来进行,而不是枯燥地讲解哲学道理,美学道理,社会学道理等。这种渗透,必将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也必将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从而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应用真正的发挥作用。
3.“音乐与相关文化”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促进学生地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各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专家认为,“一部作品就像是一个树干,而“相关文化”就像是他的树枝,学生的想象和感受又给它增了树叶。在“相关文化”应用的前提下,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生长出生机勃勃的大树来。”比如在欣赏民乐曲《春江花月夜》或《苗岭的早晨》时,先让学生们联想一下在这首乐曲中应该表现哪些内容,每一段音乐都是对哪些景物的描写,能否用来描写其它景物,然后在让学生们在画纸上画出其联想到或是感受到的景色。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并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音乐与相关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音乐与相关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有三种: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我觉得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它既是社会的生活的反映,对社会生活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感受与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而另一方面则要把课堂音乐教学与学生课外的社会音乐生活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有选择地接收音乐信息。如,现在社会上最流行最火暴的一个音乐娱乐活动就是“超级女生”等,别看学生年龄小,而他们却是一个个忠实的小观众甚至可以说是是“FANS”。而作为音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如对情绪、情感的表现即是各类艺术共同的特点。要抓住各类艺术的主线,发挥和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用色彩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等等。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是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如运用韵律操的动作,以配合不同节奏、节拍及情绪的音乐。如〈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这首歌曲分为AB二段式结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选择和自编合适的韵律操作体验和表现乐段的不同情绪。再如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又如学习和了解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相关的风土人情,以把握音乐的风格。这种融合式的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宽了艺术视野,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学习。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在教学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我觉得“音乐与相关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相融合是很有必要的。但对于我们来讲,“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提出对我们就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应找到一个合适的度,这就要求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摸索探讨逐步去完善。首先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不应占用太大的比例,因为它只是我们为丰富教学形式,充分理解音乐作品形象内涵,而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如果我们夸大了它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让教学重点偏离,让学生不能明白教师的教学意图,使课堂教学没有重点,而显得十分散乱。其次,我们应准确地选择“相关文化”的内容,它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最合适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二是在教学中引入的“相关文化”要具有准确与科学性,老师学生都要认真对待;三是不要将 “音乐与相关文化”与其它内容标准(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进行明显的划分。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都是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内容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的。
在音乐教学中实行“音乐与相关文化”相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探讨这一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将它很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教育在不断改革,美育教育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音乐教育又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实施基地,我们应掌握新的《标准》中的精髓,为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教育的发展,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