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1-03-04 10:47:09 点击数:
现代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有着其它学科为可替代的优势。而作为从事地理教育的教师,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需要自身具备高素质。本文试对素质教育中地理教师的素质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素质教育中地理教师素质的构成
素质教育的内涵千头万绪,但对学科教育而言,“德才兼备”是最为简明的说法。地理教师的素质构成虽多种多样,但从教学角度看,应是德为根本,才为首要。
(一)品德素质
德是人才之本,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性质决定其应有独特的品德素质。主要包括:
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向学生进行生动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责任。地理学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在国情国策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地理教师应首先具有这方面的品德修养。
2.具有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意识。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是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为主线。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协调”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教育。《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强调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求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题和中心目标。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自己要懂得,更应让学生懂得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懂得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不能以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去取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人与自然必须相互支撑。也要使学生明确,我国是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只能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优化经济与科技的组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者统一。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3.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地理教学内容中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品德素质。例如,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塑造地表形态与外力,板块的张裂与碰撞,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资源的开发与限制,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等等,都体现了对立统一关系。再如,流星的坠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产生、日食月食、雷鸣闪电、山崩海啸、海市蜃楼、血雨腥风、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社会上流行的“闰月之年有大灾”、“彗星出现预示国家有难”、“十字连星警示世界末日来临”等谣言,都是不符合科学的主观臆造。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这方面的内容,以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具有国际意识、全球意识及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充满竞争的社会。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环境。同时,诸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南极大陆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和平的实现等,都已成为世界性话题,仅靠某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进行全球合作。中国实现现代化,也要参与世界竞争,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科学管理,等等。因此,教师要利用自己这方面的意识和观念,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打破闭关锁国的思想,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树立国际国内两种政治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市场观,为日后参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础。
(二)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好坏。“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名师出高徒”说的都是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作为地理教师,业务素质至少应有以下三个能力:
1.具有丰富的知识获取能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地理教师应对地理专业知识,尤其是所任教的科目要深钻细研,学懂弄通,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及其形成过程。不仅知道它的过去,还知道它的现在,更要预测它的将来。同时,地理横跨文理两大学科。它与文科中的语、政、史有着紧密联系,又与理科中的数、理、化、生密切相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包。如,高中地理课本所讲的光年,原子核的衰变、裂变、骤变等就是物理知识;地壳的化学成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分析等就涉及到化学知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与生物知识联系密切;经济、人口的发展与分布就必须运用历史学、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所有这些,都要求地理教师要博览群书,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掌握与更新,广泛涉猎多学科的信息资料,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具有科学的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知识内容的传授,更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不足。推进素质教育,正是要改变上述不足,注重学生智能开发,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反对“灌注式”、“填鸭式”,反对“题海战术”,反对死记硬背,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实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班级集体讨论、小组合作教学、同桌相互帮助、个人自学思考、师生相互磋商等,就象陶行知先生讲的那样,要打通接收信息的渠道,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决学生的空间,让他多动一动。总之,要尽可能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为学生独立探索和掌握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3.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创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仅靠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教学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多媒体的出现使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使课堂从单一的“讲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发展。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二是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教学原则。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传递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所难以传递的信息,而且可以促进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从而打破传统的“师讲生听”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代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设计、组织、引导、解疑下,实现信息的主动获取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且有充分的实践活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三是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将不限于传统的教材,特别是教科书,学生和教师都将从软件和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可以作为学习内容的信息。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地理教师必须要具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