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材中图像探究判读的一般模式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0-11-18 13:48:22 点击数:
浅谈初中地理教材中图像探究判读的一般模式
地理图像包括教材中的各类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模式图等。这些图像是文字教材的补充和说明,生动而直观地表达了地理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它的作用是用文字难以代替的。我们知道,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离不开图像,讲地形分布必须用到地形图;讲气温、降水的月份变化必须用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讲地球的公转必须用到地球公转示意图
课改新教材由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三大部分组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册)为例,图像共512幅(七上126幅,七下157幅,八上111幅,八下118幅。)占相当的篇幅。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图像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充分地利用地理图像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图像包括教材中的各类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模式图等。这些图像是文字教材的补充和说明,生动而直观地表达了地理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它的作用是用文字难以代替的。我们知道,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离不开图像,讲地形分布必须用到地形图;讲气温、降水的月份变化必须用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讲地球的公转必须用到地球公转示意图
探究式的学习是目前国外和我国香港地理教材多采用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十分有效,如何把这种方法引进我们的地理图像教学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时,重点评价学生在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中的表现。应了解学生:能否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搜集一手或二手资料;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为了实现以上的这个目标,教师首先应教会学生读懂这些地图,并通过归纳、对比、发现规律和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再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总结出判读各类地图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总结近几年来初中地理会考试题中所出现图像,主要包括各类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其中最核心部分是各类地图。现就最常见的几类图像加以分析如下。
一、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
在各类地理分布图中,最为普遍的是以政区图为基础的,包括地形、河流、矿产、城市、铁路等要素的综合地图。其它还有气候类型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各类资源分布图、以及农业区和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和工业分布图、交通图等。
(一) 政区综合图
该类图的判读,包括对地理事物位置的确定及外部形态的辨认。
1、确定位置
只有地图才能向学生呈现区域的整体范围、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关系。
(1)确定经纬度位置:如我国的经纬度位置大致(73E—135E,4N—53N),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南北跨纬度49度,气候差异大;东西跨经度60多度,地方时差4个多小时。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50—70度的范围之内,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2)了解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即通过某一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明确它的位置。如长江沿岸工业地带,以长江干流为主线将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工业城市附着在线上,记住位置特征:攀枝花位于雅砻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武汉位于中游“W”的中间凸起的位置;上海位于长江口。
2、从图上读出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
如:非洲大陆的形状似一个梯形加一个三角形;意大利国家轮廓像一只长筒靴;法国像六边形;黑龙江省像一只鹅;山西省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 自然地理图
分析图必须建立在两个熟悉的基础上,一要熟悉常用的地图和图例,能很快地辨认出地图所表现的地区和内容。第二要熟悉被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1、地形图的判读:
(1)读出图形代表的是什么地区,对照高度表(陆高海深),熟悉什么颜色代表什么高度。
(2)全面观察整体地势倾斜情况。如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非洲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海拔大约是多少。如亚洲平均海拔1000米,非洲平均海拔600米,欧洲平均海拔300米。
(3)整体地形构成以什么为主。如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4)具体地形区的分布。什么高原、山脉、平原、盆地、丘陵分别分布在什么部位。如亚洲高原、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分布在外围;我国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5)特殊地形。如非洲断裂地形比较发育,有著名的东非裂谷带;欧洲冰川地形广布。
2、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1)读出图形代表的是什么地区。注意该地区的纬度分布范围。如非洲的纬度分布(37N—34S),南美洲的纬度分布(12N—56S),亚洲(80N—10S)。
(2)对照图例,熟悉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气候类型
(3)该地区气候以什么类型为主。如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非洲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
(4)具体气候类型的分布。说出各气候类型分别分布在什么部位。
(5)气候分布的规律。如:非洲气候分布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澳大利亚大陆气候带呈半环状分布。
(三)人文地理图
1、工业分布图
如:八年级上册111页图4。27辽中南地区,分析辽中南工业区的特点及发展条件。
辽中南工业区是位于我国东北部的一个老工业区,有煤炭、石油、钢铁、机械、造船、电子、化学等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该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1)资源丰富:有一定数量的煤炭资源(抚顺、阜新),丰富的铁矿资源(鞍山、本溪),以及一部分的石油资源(辽河油田)、工业用水(辽河)等。
(2)交通运输条件好:有输油管道与大庆相连,有京哈线与全国相通,特别是哈大铁路将沈阳、辽阳、鞍山、大连联在一起,大连是个海港,海运便利。
(3)技术条件好:是我国东北一个老工业区。原有工业基础比较好,技术力量强。大连又为开放城市,便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不利条件:水源不足。
2、农业区和农作物分布图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农业区和农作物分布图表现了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规律,反映了鲜明的地域性。在判读这类图时可从两方面考虑:第一,自然条件是形成农业地域性的基础;第二,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也产生一定影响。在读图时要根据图例和注记,确认每个农作物带或农业区的生产部门。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其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如,七下85页图9。9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小麦区和玉米带,这里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处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东北部的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这里城市、人口密集,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西部的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这里的地形是山地。北纬35度以南的棉花带,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交通运输图
八上89页图4。4中国交通运输网图的判读和分析。先看图例,区分出表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运输、航空运输的不同符号。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以我国铁路干线图为例,说明如何判读:
(1)认识铁路线的名称。京广、京沪、京九等是用起讫点的简称命名。湘黔线、黔桂线、浙赣线等是用省区的简称命名;从名称上了解其起点和终点。
(2)把铁路干线归纳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再抓“五纵三横”。尤其是抓京广线和陇海线,可以把京广线看成(数学坐标系中的)Y轴,把陇海线看成X轴,这样大致把全国分成四个象限,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分别就位于第一、二、三、四象限。有了这两条基本的支架,可以延伸出其它的铁路干线。
(3)以线串点,即以主要干线为基础,以纵线(或横线)带横线(或纵线),以干线带枢纽、城市的方法。如京广线上的点有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衡阳、广州,分别可以从石家庄带出石太线、石德线,从郑州带出陇海线,从武汉带出襄渝线,、从株洲带出浙赣线、湘黔线,从衡阳带出湘桂线。又如,陇海线上的点(自东向西)依次为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宝鸡、兰州,分别可以从徐州带出京沪线,、从郑州带出京广线,从洛阳带出焦枝线,从宝鸡带出宝成线,、从兰州带出兰新线。
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图是初中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训练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技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地理会考试题中对等值线图的考查也较为常见。
等值线是某个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个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的状况,由于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上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一) 等高线图的判读
在判读等高线图时,一是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意一点的海拔高度;二是看等高线的疏密,分析坡度的陡缓;三是看等高线的形状,确定地形的类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其海拔高度相同。要读出任意一点的海拔高度,就要看其位于哪一条等高线上,若位于两条等高线中间,则取两个高度的平均值。
2、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明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明坡度缓。
3、根据等高线的形态,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地形局部 |
山峰 |
山脊 |
山谷 |
鞍部 |
陡崖 |
洼地 |
等高线形态 |
等高线呈闭合状,数值内高外低 |
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 |
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 |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 |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低外高 |
(二)等温线的判读
1、 阅读等温线的步骤:
(1)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如读我国一月等温线图,我国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如:找出我国一月0度等温线,观察此线是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幅度,如果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较大。(4)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黑龙江省北部—28度,海南岛+16度)
2、等温线性质:
(1)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2)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若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3)若等温线若向高纬度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来得高,若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来得低。
三 示意图的判读
示意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形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演变和地理原理等。
(一)日照图的判读
日照图是表示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的光照情况图。它是在经纬网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判读内容有: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判断,极昼极夜的判定、晨昏线、黄赤交角、时差计算、经纬网坐标点的确定等。
1、判读日照图上重要的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
(1)重要的点、线、面:经线若干、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晨昏线。太阳光线、地轴。面:黄道面、赤道面;点:南、北极点、太阳光直射点、地心;
(2)相互关系: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黄道面与赤道面呈23。5度的夹角。赤道面与地轴垂直。例如,2005年模拟考的27题的光照图,此时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可判定是北半球夏至日的光照图。
2、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七上11页图1。19)
判读要求
(1)判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在该图中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表现为逆时针方向,此时地轴的上端是北极,图中左右上下分别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若图中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表现为顺时针方向,此时地轴的上端是南极,图中左右上下分别为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2)判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分布情况。判读二分、二至点,有两种方法:
A 根据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地球经过近日点的时间是一月初,在冬至日之后,所以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应为冬至日;地球经过远日点的时间是七月初,在夏至日之后,所以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应为夏至日。
B把在二至日位置上的地心与太阳中心连线,该线表示太阳直射光线。若该线与地表的交线在北回归线上则为夏至日,在南回归线上则为冬至日。
C根据公转方向,在夏至日之后(约三个月)的位置是秋分日; 在冬至日之后(约三个月)的位置是春分日.
(二)剖面图的判读
地形剖面图:是地表沿某一方向的垂直断面的图形。它能直观地显示该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以八上22页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为例,说明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第一,判读剖面图是沿什么方向作的。该图注明剖面是沿北纬32度纬线,即东西方向的垂直断面,位于我国中部的位置上。第二,从整体上看,地势高低的状况: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第三,剖面的不同部位的平均海拔。我国一、二、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分别是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
(2)地形剖面图的作法
七上课本18页活动3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剖面线),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
通常还可利用剖面图的原理来说明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如锋面天气示意图(八上39页图)。
三、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根据地理数字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叫做地理统计图,可绘制成柱状、扇形、曲线、折线等,它是表现地理事物数量的一种手段。
1、柱状图:多用来表示人口的增长,降水的季节分配等。
2、扇形图:结合八上29页活动: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将整个圆面当成360度,根据各地形类型的百分比计算出对应的圆心角,再用量角器画出各个扇面.
3、三轴坐标系图:如,七下16页图6。19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类产业构成图。
图形特点:(1)以等边三角形为基本框架,底边表示第一产业,左腰表示第三产业,右腰表示第二产业。每条边平分成十份,每份表示10%。数值增加呈顺时针方向。(2)通过图中任意一点都可以读出其三类产业的百分比数,且这三个数值之和一定为100%。(3)根据数值,确定点位。按照图6。19左腰数值从0到100是从底边到顶点,判读时比较顺(符合平时读图习惯),可根据具体数值用铅笔画出表示这个数值的水平横线。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度,使第一产业处于左腰的位置,用同样方法画出表示第一产业数值的水平横线,这两条横线相交点即为所求的点位。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度,使第二产业处于左腰的位置,用直尺过这个点,引水平横线,就可读出第二产业的百分比数。只要掌握了图形的结构和特征,就可以进行数、点的互换。
4、曲线图(含折线图)
(1)以气温变化曲线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曲线图分析地理要素的特点和规律。
A 从气温曲线的弯折方向判断该点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若曲线呈山峰型(横坐标的月份标注,一定要从左到右,自1月到12月。最热月七月在中间),则该地位于北半球;若曲线呈山谷型(最热月在一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B 根据气温曲线弯折的程度,或最热、最冷月的气温数值来区别温度带。一般规律:表现为纬度越低,气温曲线越平直,终年气温变化小;纬度越高,温差越大,气温曲线弯折越大。若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8度,位于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度,位于亚热带(不排除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度,位于温带;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度,位于寒带;根据这些指标,可以从气温曲线上判读出某地所处的温度带。
把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所表现的雨型结合在一起,就能确定一个地点的气候类型。例如,通过气温曲线判读为亚热带,通过降水的季节分配,冬雨型则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雨型则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又如2005年三明市初中生学业考试地理试卷27题,读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说明会考对学生有这一方面的要求。在七年级下册的学生“活动”中,有不少题目是要求读图分析某种气候的特征的,现将教材中的同类题归纳起来,进行列表比较。
年 |
册 |
页 |
图 |
地点 |
气候类型 |
气候特征 |
七 |
下 |
37 |
7.38 |
孟买 |
热带季风气候 |
终年高温,分旱雨季 |
七 |
下 |
30 |
7.26 |
新加坡 |
热带雨林气候 |
终年高温多雨 |
七 |
下 |
72 |
8.33 |
恩贾梅纳 |
热带草原气候 |
终年高温,一年内分明显的干、湿季 |
七 |
下 |
55 |
8.8 |
麦地那 |
热带沙漠气候 |
终年高温少雨 |
八 |
上 |
40 |
2.23 |
上海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期 |
八 |
上 |
40 |
2.23 |
北京 |
温带季风气候 |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期。 |
七 |
下 |
63 |
8.22 |
伯明翰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分配比较均匀。 |
七 |
下 |
43 |
7.46 |
雅库茨克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夏季。 |
(2)等降水量线图
1、看图例,明确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内容(降水量的数值范围)
2、看降水量变化规律。
3、看降水极值及分布。
如:读七下84页图9。8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美国濒临两大洋,对气候有很大影响,读“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说出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原因:美国西部是高大是科迪勒拉山系,阻挡了西风的深入,水汽主要来自东面的大西洋,由于离海远近的不同,因此降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探究:假如美国的地形分布是东部有高大的山系,西部是低缓的山脉,中部是平原,那么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又是怎样的呢?如果,东部有高大的山系,西部是低缓的山脉,东部高大山系会阻挡来自东面大西洋水汽的深入,造成山系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西部低缓的山脉可允许北纬40—60度之间的西风将太平洋水汽送进陆地,可能导致降水由西部向中部递减。
(3)河流流量过程线的判断:通过河流流量过程线的高低起伏,可反映河流径流量的全年变化情况。而通过径流的变化,又可联想到河流汛期形成的时间。如:八上45页图2。29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过程线与横坐标所围成的兰色区域代表河流全年的流量。可以看出长江的全年径流量最大。松花江(东北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线呈现两个高峰:一是三、四月的春汛(积雪溶水补给),一是七、八月的夏汛(雨水补给)。
总之,地理学科特点要求充分利用图表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学应进行探究活动,这两者的结合,就是图像化探究学习。读图、析图是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而形成相应的一般模式。本文仅是个人在教学活动中的粗浅看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