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地理知识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0-11-18 13:33:24 点击数:
有意思的地理知识
先给大家猜几个地名:
下面各诗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能猜到省就不错,当然能猜到具体的地名就再好了)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2、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龄)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唐--杜牧)
5、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刘鹗)
6、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五代---李憬)
7、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毛泽东)
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
9、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毛泽东)
10、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唐--李商隐)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
1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
13、阁中帝子今何在?栏外长江空自流。(唐--王勃)
1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唐--杜甫)
15、“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
一、成语与地理
【蜀犬吠日】
蜀郡多雾,不常见日,每逢日出,狗皆疑而惊叫。语本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后常以“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
【得陇望蜀】
《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后遂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语本晋·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清·程元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谓世事之多变。”
【星移斗转】
①星座移位,北斗转向。表示岁月流逝或时间变化。②犹言天摇地动。形容声势极大。
【风雨交加】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百川归海】
犹言万法归宗。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如日中天】
像太阳之正处于天空中央。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月晕而风,礎润而雨】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二、诗词与地理
1、天气与气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杂诗》(曹丕):“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竹枝》(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月相变化
《雨霖玲》(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南园十三首》(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拜新月》(李端):“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露似珍珠月似弓。可怜九月初三夜,半江瑟瑟半江红。”
《*赋新月》(缪氏子):“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地形与河流
《虞美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蜀道难》(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地球运动
《送瘟神》(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5、其他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上邪》(两汉乐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潮》(白居易):“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三、故事与地理:诸葛亮借东风
《三国演义》中,有个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ll月。
这年十月,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县)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遇。孙刘联军在长江南岸,曹操在长江北岸,同联军隔江对峙。为了减轻船舰被风浪颠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战船连接成所谓的“连环战船”。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认为:“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阳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周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只是由于气候条件不利火攻,急得他“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刘备军师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于火攻的条件,曹、周、诸葛三人都有共同的认识。
然而,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周渝派出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船上装满了饱浸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帜。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黄盖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这时黄盖命令“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船一齐放起火来,就象一条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东南风愈刮愈猛,火借风力,风助火威,曹军水寨全部着火。“连环战船”一时又拆不开,火不但没法扑灭,而且越烧越盛,一直烧到江岸上。只见烈焰腾空,火光烛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赤壁之战,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十一月东风少见。”显然后悔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然而,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有人经过考证却认为是虚构的。不过从赤壁之战中,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来,当时很象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
锋面气旋在我国,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反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部(西部),吹西北风(如左图)。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大片降雨区。因此,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天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和“东风雨,西风晴”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另外,也有人这样去分析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从现代天气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而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
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四、影视歌与地理
《黄土高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里的东南风和西北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这是季风的知识。东亚地区(含我国)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异最为显著,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冬季,亚洲大陆上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冷高压,太平洋上降温慢,是低压,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向右偏转成西北风(主要是北方地区),这就是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上升温快,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热低压,太平洋上升温慢,是高压,空气从海洋流向陆地,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向右偏转成东南风,这就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游子吟》
“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呢?原来,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在这些盐类物质中,氯化钠占70%,氯化镁占14%,因此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世界大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占海水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五、姓氏与地理
中国人的姓名蕴涵者丰富的地理知识,体现者浓厚的民族特色,展现着绚丽的文化风采。
中国人姓氏来源复杂,但至少有下列姓氏或来源于国名、或来源于地名、或来源于居所或来源于事业。
1.以国为姓
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宋、卫、唐、虞、夏、殷等皆属此列。这些姓氏皆源于上古社会君主统治区域的称号,后人对有天下之号和领地之号统称国号。
2.以地名为姓。
地名为姓的情况甚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封邑的地名为姓,一是以居住的地名为姓。如鲁桓公庶子食采于瑕丘,遂以“瑕丘”为姓,楚大夫居旗思城,就以“旗思”为姓,齐卿高敬肿食采于高堂,即以“高堂”为姓,楚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是以“苗”为姓。
3.以居住地环境特点为姓。
如临水而居,则以“水”为姓,傍城郭而居或以“城”为姓,或以“郭”为姓,家居田园则以“田”或“园”为姓,与池为邻,则以“池”为姓。
4.以事为姓。
这种姓氏多与所事行业或职业有关。如能工巧匠者以“匠”为姓,屠夫以“庖”为姓,为人之徒者以“徒人”为姓,陶瓷制作者以“陶”为姓,稼穑者以“啬”为姓,身贵为爵以“爵”为姓,代人书法者以“字”为姓,开有店铺者以“号”为姓。
中国人名字的命名,虽然纷繁复杂各有千秋,但由于人们依赖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共性,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命名过程都闪烁着浓郁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色彩。民族世代繁衍,对大自然的感受十分深切,把自然景观作为名字的背景,是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共同的审美心理。
1、天文类。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宇、宙、天、空、云、霞、光、华、雪、霜、露、霭、霆、彤等
2、地形类。如:山、川、丘、陵、峰、谷、崖、冈、坪、石、平、凹、崎、岖、歧、路、嵩等。
3、水文类。如:川、海、洋、湖、泊、泉、泽、涛、滔、江、河、溪、源、湘、波、泊、渤、溥、蒲、濮、洲、源、潭、屿、沧、洙、渚等。
4、动物类。如:鲲、鹏、凤、凰、麒、麟、龙、虎、豹、熊、骐、骥、鹤、鸿、、雁、燕、鸥、蝶鹿、牛、骏等。
6、植物类。如:草、木、森、林、柳、树、苗、松、竹、梅、菊、芹、芝、兰、薇、楠、芳、桐、槐、玫、瑰、蓉、榕、荣、筠、华、花、莲、荷、荔、、枝、桃等。
7、颜色类。如:紫、青、苍、碧、红、绿、黄等。
8、道德类。如:忠、孝、仁、慈、道、德、礼、仪、信、、敬、廉、义、贤、惠。
9、易经类。如:乾、坤、震、巽、谦、豫、师、泰、象、艮、行等。
10、礼典类。如:易、经、诗、书、乐、章、典等。
11、玉石类。如:玉、珍、琬、琛、璞、瑜、琢、璋、宝、石、琪、琦等。
12、天干地支类。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子、丑、寅、卯、晨、巳、午、未、申、酉、玄、亥等
13、时空概念类。如:东、南、西、北、中、春、夏、秋、冬、晓、晚、初、古、上、下、左、右、洲、州、国等。
下面各诗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能猜到省就不错,当然能猜到具体的地名就再好了)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2、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龄)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唐--杜牧)
5、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刘鹗)
6、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五代---李憬)
7、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毛泽东)
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
9、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毛泽东)
10、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唐--李商隐)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
1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
13、阁中帝子今何在?栏外长江空自流。(唐--王勃)
1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唐--杜甫)
15、“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
一、成语与地理
【蜀犬吠日】
蜀郡多雾,不常见日,每逢日出,狗皆疑而惊叫。语本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后常以“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
【得陇望蜀】
《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后遂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语本晋·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清·程元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谓世事之多变。”
【星移斗转】
①星座移位,北斗转向。表示岁月流逝或时间变化。②犹言天摇地动。形容声势极大。
【风雨交加】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百川归海】
犹言万法归宗。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如日中天】
像太阳之正处于天空中央。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月晕而风,礎润而雨】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二、诗词与地理
1、天气与气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杂诗》(曹丕):“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竹枝》(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月相变化
《雨霖玲》(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南园十三首》(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拜新月》(李端):“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露似珍珠月似弓。可怜九月初三夜,半江瑟瑟半江红。”
《*赋新月》(缪氏子):“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地形与河流
《虞美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蜀道难》(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地球运动
《送瘟神》(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5、其他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上邪》(两汉乐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潮》(白居易):“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三、故事与地理:诸葛亮借东风
《三国演义》中,有个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ll月。
这年十月,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县)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遇。孙刘联军在长江南岸,曹操在长江北岸,同联军隔江对峙。为了减轻船舰被风浪颠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战船连接成所谓的“连环战船”。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认为:“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阳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周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只是由于气候条件不利火攻,急得他“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刘备军师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于火攻的条件,曹、周、诸葛三人都有共同的认识。
然而,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周渝派出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船上装满了饱浸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帜。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黄盖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这时黄盖命令“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船一齐放起火来,就象一条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东南风愈刮愈猛,火借风力,风助火威,曹军水寨全部着火。“连环战船”一时又拆不开,火不但没法扑灭,而且越烧越盛,一直烧到江岸上。只见烈焰腾空,火光烛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赤壁之战,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十一月东风少见。”显然后悔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然而,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有人经过考证却认为是虚构的。不过从赤壁之战中,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来,当时很象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
锋面气旋在我国,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反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部(西部),吹西北风(如左图)。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大片降雨区。因此,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天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和“东风雨,西风晴”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另外,也有人这样去分析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从现代天气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而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
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四、影视歌与地理
《黄土高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里的东南风和西北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这是季风的知识。东亚地区(含我国)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异最为显著,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冬季,亚洲大陆上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冷高压,太平洋上降温慢,是低压,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向右偏转成西北风(主要是北方地区),这就是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上升温快,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热低压,太平洋上升温慢,是高压,空气从海洋流向陆地,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向右偏转成东南风,这就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游子吟》
“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呢?原来,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在这些盐类物质中,氯化钠占70%,氯化镁占14%,因此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世界大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占海水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五、姓氏与地理
中国人的姓名蕴涵者丰富的地理知识,体现者浓厚的民族特色,展现着绚丽的文化风采。
中国人姓氏来源复杂,但至少有下列姓氏或来源于国名、或来源于地名、或来源于居所或来源于事业。
1.以国为姓
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宋、卫、唐、虞、夏、殷等皆属此列。这些姓氏皆源于上古社会君主统治区域的称号,后人对有天下之号和领地之号统称国号。
2.以地名为姓。
地名为姓的情况甚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封邑的地名为姓,一是以居住的地名为姓。如鲁桓公庶子食采于瑕丘,遂以“瑕丘”为姓,楚大夫居旗思城,就以“旗思”为姓,齐卿高敬肿食采于高堂,即以“高堂”为姓,楚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是以“苗”为姓。
3.以居住地环境特点为姓。
如临水而居,则以“水”为姓,傍城郭而居或以“城”为姓,或以“郭”为姓,家居田园则以“田”或“园”为姓,与池为邻,则以“池”为姓。
4.以事为姓。
这种姓氏多与所事行业或职业有关。如能工巧匠者以“匠”为姓,屠夫以“庖”为姓,为人之徒者以“徒人”为姓,陶瓷制作者以“陶”为姓,稼穑者以“啬”为姓,身贵为爵以“爵”为姓,代人书法者以“字”为姓,开有店铺者以“号”为姓。
中国人名字的命名,虽然纷繁复杂各有千秋,但由于人们依赖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共性,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命名过程都闪烁着浓郁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色彩。民族世代繁衍,对大自然的感受十分深切,把自然景观作为名字的背景,是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共同的审美心理。
1、天文类。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宇、宙、天、空、云、霞、光、华、雪、霜、露、霭、霆、彤等
2、地形类。如:山、川、丘、陵、峰、谷、崖、冈、坪、石、平、凹、崎、岖、歧、路、嵩等。
3、水文类。如:川、海、洋、湖、泊、泉、泽、涛、滔、江、河、溪、源、湘、波、泊、渤、溥、蒲、濮、洲、源、潭、屿、沧、洙、渚等。
4、动物类。如:鲲、鹏、凤、凰、麒、麟、龙、虎、豹、熊、骐、骥、鹤、鸿、、雁、燕、鸥、蝶鹿、牛、骏等。
6、植物类。如:草、木、森、林、柳、树、苗、松、竹、梅、菊、芹、芝、兰、薇、楠、芳、桐、槐、玫、瑰、蓉、榕、荣、筠、华、花、莲、荷、荔、、枝、桃等。
7、颜色类。如:紫、青、苍、碧、红、绿、黄等。
8、道德类。如:忠、孝、仁、慈、道、德、礼、仪、信、、敬、廉、义、贤、惠。
9、易经类。如:乾、坤、震、巽、谦、豫、师、泰、象、艮、行等。
10、礼典类。如:易、经、诗、书、乐、章、典等。
11、玉石类。如:玉、珍、琬、琛、璞、瑜、琢、璋、宝、石、琪、琦等。
12、天干地支类。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子、丑、寅、卯、晨、巳、午、未、申、酉、玄、亥等
13、时空概念类。如:东、南、西、北、中、春、夏、秋、冬、晓、晚、初、古、上、下、左、右、洲、州、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