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教研 助推学科发展
发布者:cj_qyg 发布时间:2010-11-18 12:57:22 点击数: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超越时空界限的交流、探讨、对话和互动,为学校的校本教研实现“促进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提供了条件。网络具有交互平台快捷、学科资源丰富、交际双方平等互助等特点。如何利用网络特点,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 “网络教研”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现在我们学科教师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关于“网络教研”
什么是网络教研呢?网络教研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网络教研不是网络与教研的简单相加。网络教研需要硬件条件、新的教研方式、网络技术,而比这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观念、状态和结构的改变。
二、网络教研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给教师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和深度思考等等诸多方便带来益处。主要表现为:
1.网络教研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我更新成为现实可能。
网络教研使教师们学会了网络阅读,也逐渐适应了使用键盘在屏幕上书写,这必将逐步改变教师的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信息化社会之中来。网络教研为教师提供了发表自己思想的传播媒体,让话语权回归到每一个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任何不成熟的想法,而不用有所顾忌,从而让教师找到了主动权。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只要找到了这种主动权,就将导致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能够让每一个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网络教研一旦融入到教师生命活动之中,必将促使教师习惯于教学反思,让其主体意识觉醒,从而迷上终身学习,热衷于自我更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网络教研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式,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博士认为:“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进行反思,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教师在网络中记载下日常教学的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形成属于教师个人的资源积淀,这也是对自己大脑中那些漂浮不定、甚至有点凌乱的思想进行梳理的过程。时间久了,再回头查看自己以前记载的内容,又可以进行反思,找出错误的认识或不是很妥当的观点,从而达到了自我反思提高的目的。同时,网络教研还有助于教师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在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中实现深度沟通和碰撞,使教师实现由个体反思向群体反思、由肤浅反思向深度反思的转变。在这种不停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教师可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快速成长。
3.网络教研为教师获得专业化引领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
借助网络教研,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地走进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讲座和课堂,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站点与优秀教师、教育专家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与名家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在这种交流、碰撞与反思的不断循环当中,多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产生的新观点、新智慧、新知识、新积淀、新资源;也在这样的循环过程当中,推动了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网络教研有助于教师进行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和优秀的教师团队。
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网络教研上的内容是经过使用者的思考和精心筛选组织起来的,这就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学习者的阅读效率。教师通过网上阅读和搜索,还可以将对自身工作学习有益的信息资源,通过链接收藏,使之汇集成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网络给每个教师以公平。谁勤奋、谁努力、谁的教研能力强、教研成果大,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cersp博客与论坛上活跃着一大批学校,一大批教师和学生。这批学校和教师的名字以及他们做的工作,他们进行的探索,不径自走,传遍整个网络。课改需要榜样也造就榜样,而发挥榜样作用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和提升榜样,二是宣传和展示榜样。博客、论坛等都是关注和提升、宣传和展示榜样的好平台。
5.网络教研有助于教师进行异步交流 共享集体智慧与资源
网络教研促使教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广泛化。形成了一张教研网。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引领教研的深入。
传统教研活动形式很容易造成虚假教研。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互动的网络教研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同时可以使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为灵活,也为资源再生提供了一个空间和保障。
网络教研是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教研群体活动,使之达到了一种区域的共享、互补的功效,能够实现异步、同步相结合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教研。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促进了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广泛交流。
6.网络教研,满足了教师个性化的需求。教师的发展是有个性差异的,教师的培养也是有个性差异的,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有的可能是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可能是实践经验不丰富、有的可能是教材把握不科学、有的可能是课堂管理不到位,有的可能是教学理念有偏差,有的可能仅仅是课堂缺少了点微笑。但我们传统的教研活动在有限的活动数量和时间内,是不可能针对参训者的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菜单”,也不可能为他们提供多种风格的名师引领,同一的研训内容和指导模式对各具不同需求的教师自然有一定局限性。
而网络自主、开放、互动的特点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为“互为导师”和“自选导师”提供了可能。在网络(如BBS、BLOG、Moddle等)中,很多教师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教互学,把自己的学习内容、时间、对象、方向建立在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上,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互助和导师引领,满足了教师个性化的需求。
7.网络教研,改变了研教分离的状态。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渴望得到及时的指导和解决。但在现实教研中教学指导紧贴课堂、紧随教学仅仅是一种理想而已,因为我们教研员人力有限,教研时空有限。相对于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的随机性、情境性,我们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指导总是滞后的,数量有限的“跳跃式”教研活动是不可能随时回应教学问题的,当教研活动组织时,教师平时很多鲜活的问题可能就已经遗憾地流失了。而跨时空的网络教研突破了传统教研定时定点的局限,如教师把教学问题以博客日志的形式发表后,教研员和名师群体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回复、评论等形式给予指导,从而使教研指导随时介入教师教学的全过程,紧随教学进程成为可能。
8.网络教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民主。反思我们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其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都是由教研员个人主观决定的;在活动形式上也基本上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少数的人一言堂。如果说有协商和交流,也仅仅是教研员和部分学校领导或者骨干的个别交流,听不到更多来自群众的声音,作为教研活动主体的教师没有参议权、选择权,更没有话语权,缺乏民主。而网络的隐秘性,为交流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使交流更自由、更开放、更平等。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在这里更广泛地征求老师们对教研活动的建议,可以听到很多以前听不到的声音,甚至质疑和批评;普通教师可以在这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大胆展示他们的智慧,发表他们的见解;许多成熟和不成熟的想法,缜密和不缜密的推理,的哪怕是片言只语都可以大胆述说。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倡导了真正的教研民主,因为它不再需要“察言观色”、“自我保护”,更不需要“七分成绩三分建议式”的规训。
9.网络教研,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教研成为可能。理想的教研活动是能够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介入并从中受益。但由于受人力、物力、经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现实教研的次数毕竟有限,参与面也非常狭窄,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经常有机会出去参加片、县、市级的教研活动,省级更不用说了。有的农村学校教师,几十年书教下来了,可能还没有参加过县、市级教研活动,这样的例子我相信绝对不是个别的特例。而网络教研跨时空交流的特性,能突破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交流互动的局限,使全体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大范围经常性交流成为可能。
10.网络教研,为实现深度研讨提供了可能。教研活动的研讨深度和研究质量取决于参训者对研讨主题是否认同、研讨活动前是否有反思的准备、研讨活动是否有充裕的时间、研讨活动后的行为跟进是否得到关注以及研讨的气氛是否和谐民主等。但在传统的现实教研中,由于研讨的准备、程序、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往往很难解决。而网络教研中活动组织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先期发布活动内容甚至研究课例征求大家对活动的建议,收集本次研讨的核心问题,这样既能够及时修正活动方案,更重要的是参加者有活动前的思想和思维准备,有利于活动中思维的碰撞和研讨的深入。另一方面活动后组织者可以将活动情况、活动案例发布在网上,供大家在网上进行后续的研讨,弥补研讨时间的不足,赋予参与者或非参与者更多的言语权,同时教师研讨后的后续活动也能被及时得以观察和关注。
11.网络教研,有效缓解了教研力量不足的矛盾。目前教研室教研力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仅凭教研员个人的力量很难为教师提供多层次、多风格、大范围的专业引领,也很难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及时的、鲜活的教学资源,因此不能满足更多教师更广泛的需求。而网络教研一方面可以吸纳各种类型的骨干教师,通过网络指导团队为教师提供强大的专业支持力量,使名师资源最大化;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可以发动更多的一线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将自己原创或收集相关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练习等)通过网络平台(如教研网、教师博客等)让大家共享,并有选择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为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