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提问的一点个人体会
发布者:cj_yuping 发布时间:2010-09-26 15:23:10 点击数:
通过本次培训,总结回顾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低效、重复性问题多;问题提问的随意性大;事实性、理解性问题多,阐述性、开放性问题少;为学生留提问题的时间少等。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效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和设计课堂提问成为关键,也由此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在导课时,教师可通过简单的问题设计,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同伴共享信息。同时,结合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刺激学生产生一种探索的欲望。通过这种欲望的产生,学生往往能够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东西,观察的收获会更大。例如:教学六年级第二单元中地球的内部一课时,导入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出示一段科学家正在用钻探机钻探地下的录像,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录像中的人在干什么吗?
生:在穿探石油。
生:是煤炭吧。
生:可能是采矿,比如铁、铝等。
生:我猜想是打水井。
生:我在想他们是不是想把地球钻穿。(笑声)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而且大部分同学的说法都很合理,科学家是在探索地表下的情况,但他们探索的还只是地球表面以下浅浅一层里的宝藏,那么你们知道地球更深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吗?你们来想象一下还可以有些什么方法来探索地球内部?
生:用更大的穿探机。
生:没用的,我用超大的X激光照射。
生:我在网上看到用声波来探测。
师:要我说切开来看看就知道。(生笑)我是说鸡蛋,我们先来观察一个切开的熟鸡蛋
在指导学生认识了解地球内部构造时,由于学生本身对地球内部的构造也是比较陌生的,我在课前提出几个问题:地壳是地球的表面部分,它的平均厚度是多少?它一般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地幔在地壳下方,它的厚度大概是地壳的几倍?地核位于地球中心,科学家估计它是什么组成的?它的温度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查资料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了解知识目的性强,对记忆帮助也较大,并且由于学生主动上网查找资料,他们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因人而异。这样在交流时达到信息互补共享的效果,使学生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所了解。
在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时,我只提一个问题:地球的三个部分是不一样厚的,你打算怎样来表示各部分的厚度呢?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制作,最后展示总结情况。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实际上就是孩子们用双手凝聚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外显的过程。由于课本上已有大致的制作,方法过程,制作难度也不大,所以教师最好不要演示制作过程。也许因为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孩子们的作品会有这样那样的欠缺,这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地球模型的制作,也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爱因斯坦的小板凳不是也很拙劣的吗?但是谁又能否认他为之付出的努力呢?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注重的是一个过程,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一个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参与的过程。
以上是我个人的小小体会,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总结,能够较好的把握提问的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0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