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10-08-23 14:02:51   点击数:

全员培训讲座材料: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徐黛娣

这几年来各学科都在谈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有关各方面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论文铺天盖地,各抒己见,今天我就来浅谈一下对音乐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希望大家给予意见。那么什么是有效性?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的。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多理论层次的、多渠道的,通过不同的途径、方法都能让你达到满意的多种课堂教学效果。目前不排除有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的存在你的教学是否有效问题,就是咱们说的无用功,那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的教学课堂是否具有有效性。

新的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机械式教学(解释);现在的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摒弃了音乐内容的生硬灌输;音乐与相关文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模式,这些新的音乐教学理念无疑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大家是否感受到自己课堂的崭新变化),对推动音乐教育旧貌换新颜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有些音乐教师却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理念。由于观念不清,因而在新形势下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你的这些做法在课堂中是有效地还是无效的)。   

    一、音乐教学形式与内容    I

一般我们认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够在一堂音乐课中完全集中(解释)。如果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就会使教学生硬、呆板,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对音乐课失去兴趣,课堂秩序就会很乱,从而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应是富有变化的,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新课改下,音乐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更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绚丽色彩。但是在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形式的同时应考虑一个“度”的问题,不能把教学形式搞得过于花哨。否则音乐自身的独特魅力就不能得到发挥,学生也就不会很好的掌握应学的知识。常常看到一堂几十分钟的音乐课被教师安排了游戏、诗朗诵、故事、画画、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反正是能与音乐课内容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和没有联系的教学内容都毫无限制的“捆绑”在一起。使得本应该在课堂内完成的真正的音乐教学内容被挤出了音乐教学之外。这样做可能确实使学生感到开心、愉快,教师也感到这节课很热闹、活跃,很有气氛,但对于音乐课的教学计划和目的来说可能收效甚微。学生没有真正的感受音乐的审美体验,甚至使原本喜爱音乐的学生也对音乐课逐渐失望,直至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长此以往,教师也会失去教学的兴趣,因此,有效地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偏离了教学内容。

这里通过几个教学案例,大家一起来谈谈形式和内容的紧密联系所达到的有效地教学效果。(我就把这几年下乡听课的优秀环节和出现的问题与大家分享)

案例一:京剧欣赏一课,老师设计了一个体验京剧锣鼓经的一个环节,仓:表示大锣;台:表示小锣;七:表示钹;切:表示镲;冬:表示鼓;大:表示梆子;另:表示小锣和小镲齐奏;乙:表示空音;札:表示闷打等教师在解释锣鼓经记谱法,一般用仓、台、七等字作为音符,对同学进行讲解后,让学生进行尝试了两段锣鼓经的演奏:仓      七︱仓    台七  台︱仓

就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京剧的味道,有的学生当时就在座位上相互小声说“嗯,像,嘿嘿,是有京剧味”,一副跃跃欲试的架势(不是一个两个有这样的感觉,而是班里的全体学生),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京剧(武场)伴奏的场面。这一课堂教学设计是成功的有效地。而非是纯纯的听赏和理论的讲解这般的生硬,所以挖掘教材时什么内容和要运用怎样形式,让其有机的联系,是课堂教学是否有真正效果的体现。有的教师在备课中写到,通过听赏让学生体验京剧的魅力;通过听赏和讲解让学生感悟和理解京剧音乐。是听了唱段就能够体验京剧魅力了吗?不然吧,课标中这样阐释: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案例二:一节唱歌课,课前进行发声练习,教师指导的很专业,解释其声音位置、共鸣,每堂课如此,但是学生真的理解这种发声方法了吗?交给学生一门歌唱的技能固然很好,但是形式上可否真的为内容服务呢,接下来在唱歌教学中却只字不提歌唱的相关技能,和歌曲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歌唱,教师只是让学生唱会了就行,而不是教会学生会唱歌曲。这种教学形式是不是机械了一些,你可以在歌唱中渗透歌唱的方法,用歌唱的情感来带动歌唱的动力,进而你的这种歌唱技能的培养一定会提高孩子们的歌唱能力,(另一例走进西藏进一步解释)标准中指出:歌唱教学要培养学生能够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如果长此以往的进行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喜欢你吗?会喜欢你的音乐课吗?所以要挖掘教材,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有效地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偏离了教学内容。

二、音乐教学中应“以音乐为本”

音乐课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它必然与其他学科产生内在的联系。如文学、地理、历史、美术等。当前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讲的过多(就是大多时间用于讲授,音乐则置之不理),甚至带着教参讲解,叶圣陶先生说:“教参是鸦片”。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长期看教参,你就有依赖性了,进而产生的就是思维的一种惰性,不去理解音乐了,反正教参已经解释清楚了,缺乏了自己一种独立的、有深度的对音乐的思考,其实音乐教学也提倡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综合,在音乐课教学中讲授一些与音乐内容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如在介绍非洲音乐时,就可以简单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但是在与其他相关学科融合时,更应该体现音乐自身的特点,应该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为主,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为辅,进行学科综合教学时要注意一定不要离开音乐教学的主题。不要为了音乐课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深人探究其他学科的知识上去。

案例一:曾听过一位音乐教师在给学生教授《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介绍作曲者迈克尔·杰克逊,讲他的家庭、他的换肤、他的美容、他的兄弟姐妹。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也听的津津有味,等教师回过神来,一节课已经过去三十分钟,那音乐呢?简简单单的听一遍,一堂课就这样草草结束。可是本应该完成的教学内容呢?音乐教师在融合其他教学内容时是不是有一个“度”的问题,核心是什么呢?课标中说的好: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离开了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不是就成了空话。不知大家记得不记得大连37中的音老师在二中给我们带来的《春晓》一课,课堂中让学生去寻找音乐、发现音乐的那种美,学生在寻找音乐美的那个过程,简直就是一种陶醉,进而学生找到了,并给创造了出来,我感受到了本课的主题“润物细无声”的微妙。听过这节课后不知老师们有没有上这节课,可以谈谈你们是怎样上的

案例二:一节评优课《我的祖家是歌乡》,先是大屏幕展示高山族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风格独特的建筑等等,然后进行歌曲的学唱,学唱的时间很短,急急忙忙的推进歌曲的创编环节,生怕此环节的时间不够用,课堂上顿时出现热闹的场面大家应该看过类似这样的课堂,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尽显个性能力的舞台,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为了能让自己成为改革的弄潮儿,我们教师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教学一度异彩纷呈,热闹非凡。这种现象如今已经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教改到底改什么?已经逐渐有所定论了,不能只改“壳”——华丽的外表,更要有音乐的“魂”。这几次的我外出听课也好还是看各位老师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认可是双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机的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为了保证音乐的主体地位,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在讲授的过程中必须坚守音乐的阵地,否则音乐课就失去了意义。

    三、聆听音乐听多少

在听课的时候,教师放的音乐还想再听一遍,可很多教师偏偏不再放了,而是滔滔不绝的讲解、分析,老师们可能觉得,后面还设计了许多“精彩”的内容没有完成,现在很多的音乐课堂都以听一遍就完成了听的教学过程。其实,对于感悟音乐、记忆音乐并传播音乐,仅仅听一遍是远远不够的,音乐往往是多听才能不忘的(老歌为什么经久不衰,通俗歌曲为什么惹学生们的喜爱,多的原因不说,经常听这是一定的)。记得吴斌老师曾经说过:“现在音乐课堂上的一个问题是:上课讲过的很多很多作品,课后学生几乎没什么印象,我们是不是做了无用功?

案例一:在听赏《夜莺》一课时,在音乐作品听赏前,讲解创作的背景,作者介绍,听赏一遍后,又简简单单介绍音乐作品的内容。你想音乐作品只听了一遍,教师又开始滔滔不绝的解释作品,分析作品,学生能从中领悟、感受到几多音乐内涵呢?下课后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学生老师借听光盘,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之中的美。聆听音乐是基础,美的音乐,多听才能够记住。你们从事课堂教学这么多年有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学生老师借听本课的欣赏曲目,音乐课堂中不但有初听,还要有复听,重点乐句重点听,主题乐句不但听更要唱或哼唱,背下来,记下来,老师们,多听一遍不算多,少听一遍就是少。

 四、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含情量”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课标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尤为凸显它的重要性。那么,教学中情感的教学语言就是连接课堂教学的“筋骨”。老师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的教学语言不流畅,没有抑扬顿挫情感的表达,你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不是一湾“死水”才怪呢;如果你的教学语言流畅细腻、有节奏的情感的连接,又会是什么样子?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音乐课淡化了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之间相互吸引的情感交流。教材中的作品都是作者情动于中的产物,正所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课标中不断提出“丰富审美情感、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等这样的文字。

案例一:我曾听过一节语文课——《丑小鸭》,教师那充满激情的语言在音乐的衬托声中打动着每一个学生(语情调动),丑小鸭的孤独、丑小鸭的伤心、丑小鸭的喜悦,都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直通每个学生的心底,学生们被打动了、教师们被打动了,教师语言的“含情量”,调动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激情。

案例二:初三的一节唱歌课《在银色的月光下》一首塔塔尔族民歌,教师用了两种演唱形式美声的和通俗的来范唱给学生们听,声音饱满,感情丰富,学生都陶醉了,老师唱完后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学生已经被情感染了,而接下来,老师没能把握住情感的教学语言,而是一遍一遍的平淡的教唱,如果他能用歌唱的这种情感的音调加之以语情来教学,课堂定会充满激情,也就是说你的歌声已经打动学生的心,为什么不保持这样的教学状态来执教呢,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因素,运用亲切自然的语言,引领学生再现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唤起学生们的想象力。某某老师记得我们在一中时,也就是课改刚刚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一种教学模式,(那时很注重教学模式的探究)当时我用的是“三情”连接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情——激情——尽情,以情感为核心的,达到学生对音乐认知能力的一种培养的教学。(解释或运用一个自身的教学课例)这种情感的教学永远都不过时,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

所以,改进、更新教师语言表达的“含情量”是音乐课堂教学是否能擦出音乐火花的关键。“含情量”更是教师课堂教学个性的体现,也是日积月累,个人教学魅力的体现。

    记得在给大家的一次培训中我随笔写下这样的一段文字:“大家一致感悟多年的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套路,这条路走久了,就不愿意另辟新路,我觉得即便仍是这条路,哪怕是你在路旁植几棵新绿的小树、小花、小草,也会很鲜活的、很生机的”。只有有效地课堂教学,你才是这三尺讲台上美的传播者。用教育学院王景新老师的话说:“好好研究音乐教育吧,这是造福一方土地,造福一方孩子的。”

 

 

 

作业:每位音乐教师撰写两篇教学设计,将你的课堂教学记录下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参加市全员培训内容:

全员培训课程安排

模块3  课标、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王景新

第一次:初中音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下列简称《标准》分析

主要内容:分析、解读《标准》课程目标:通过对《标准》分析、解读,深刻理解《标准》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音乐课程目标;知晓《标准》背后的理论支撑尤为重要。明确课程标准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研读《标准》的意识,提高依据《标准》进行教学的能力;结合《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音乐》,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研讨:1、基础教育为什么要实施审美教育。2、审美教育与初中生个性发展的关系。2、结合教学案例片段谈谈美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完成时间:3月份

第二次:初中音乐教材分析(七年级1314册)

课程目标:通过对《标准》中相关内容和七年级教材内容的分析,使初中音乐教师明确课程标准对七年级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明确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1314册)教材特色和结构,明确各单元主题特征、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而使教师不但能够达到借此教材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也能使教师实现在教学中自觉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依据《标准》设计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内容:依据《标准》,结合《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音乐》,分析七年级音乐教材。

问题研讨:1、结合课程、《课标》说说你对现教材的审美看待。2、谈谈你是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筛选的。3、谈谈教学目的与课堂教学目标间的关系。4、结合教学案例片段,谈谈你自己的课堂教学法方法。4、为一首歌曲弹奏声乐伴奏,并对伴奏所用和声织体进行阐释。

完成时间:5月份

第三次:初中音乐教材分析(八年级1516册)

课程目标:通过对《标准》中相关内容和八年级教材内容的分析,使初中音乐教师明确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明确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1516册)教材特色和结构,明确各单元主题特征、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而使教师不但能够达到借此教材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也能使教师实现在教学中自觉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依据《标准》设计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内容:依据《标准》,结合《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音乐》,分析八年级音乐教材。

问题研讨:1、结合课程、《课标》说说你对现教材的审美看待。2、谈谈你是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筛选的。3、谈谈教学目的与课堂教学目标间的关系。4、结合教学案例片段,谈谈你自己的课堂教学法方法。4、为一首歌曲弹奏声乐伴奏,并对伴奏所用和声织体进行阐释。

完成时间:9月份

第四次:初中音乐教材分析(九年级1718册)

课程目标:通过对《标准》中相关内容和九年级教材内容的分析,使初中音乐教师明确《标准》对年九级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明确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级1718册)教科书特色和结构,明确各单元主题特征、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而使教师不但能够达到借此教材引领学生进行学习音乐的能力,也能使教师实现在教学中自觉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并依据《标准》设计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内容:依据《标准》,结合《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音乐》,分析九年级音乐教材。

问题研讨:1、结合课程、《课标》说说你对现教材的审美看待。2、谈谈你是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筛选的。3、谈谈教学目的与课堂教学目标间的关系。4、结合教学案例片段,谈谈你自己的课堂教学法方法。4、为一首歌曲弹奏声乐伴奏,并对伴奏所用和声织体进行阐释。

 

完成时间:11月份

模块5  教法研究及高效课堂案例分析

初中音乐王景新

第一次: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与实施技巧

课程目标:通过带领音乐教师学习音乐美学理论与高效音乐课堂教学案例{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的课堂教学实录}分析与思辨,使初中音乐教师明确高效音乐课堂教学提问的本质属性{一定是先于智力的听觉与身体体验的相关描述}与技巧。即操作途径与方法运用。从而达到提升音乐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主要内容:1、以思辨的态度分析研讨相关案例。2、教学模拟。提炼总结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与实施技巧。3、什么是导致课堂提问无效性的缘由。

完成时间:4月份

第二次: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表情性,以及与音乐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的正相关。

课程目标:1、通过高效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辨,使初中音乐教师明确以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情性以及与音乐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及正相关的。2、怎样看待课堂中一切教与学的行为,即是引导学生在内心听觉支配下的精神宣泄和在此基础上的力度、速度、行腔的安排与处理等。

主要内容:1、什么是音乐表情,其意义是什么。2、如何对音乐表情进行体验。3、以思辨的态度分析研讨相关案例,提炼总结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情性以及如何使用与音乐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正相关的教学方法。

完成时间:6

第三次: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分组教学

课程目标:通过高效音乐课堂教学案例{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的课堂教学实录}分析与思辨,使初中音乐教师明确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地分组教学的必要性与艺术价值。2、尝试节奏叠加、声势叠加、顽固低音创作等方法。

主要内容:1、分组、分声部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2、语言、节奏、声势、律动等在分组教学中的运用与价值。3、对教学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讨,提炼总结分组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完成时间:10月份

 

             20108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