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建设的思考
发布者:cj_yuping 发布时间:2010-07-01 11:03:50 点击数:
进入4月中旬,校长布置了关于迎接“十一五”期间教师进修学校评估的相关事宜。至此,我们办公室在林书记的带领下,全面投入到学校的档案整理中,整整四十二天的时间,包括双休日在内几乎没有休息,为了学校在评估中顺利达标,部室成员团结协作,积极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市院领导在检查完我校各项软、硬件建设和档案管理工作后,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回顾这四十多天迎检的日子,虽然累但也觉得充实,从中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 教师要有档案管理的意识
好多人认为整理档案是件繁琐的事情,甚至把它说成是额外的负担,其实不然,明朝皇帝朱棣在执政时曾责令解缙带领一班人马编写了《永乐大典》,此书汇集了上至先秦下至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种,共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那时没有电脑打印,所有的文字全靠用手抄写,现在猜想,当时肯定会有人私下里议论朱棣,说他头脑发热做些不着边际的工作。要知道编书在那个时代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目是相当可观的,非繁荣时期是不会编书的。编书不同于写书,其过程和整理档案极为相似。《永乐大典》可谓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详实记录,功不可没。以此作比较,可以看出档案整理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我们的好多老师并不这样认为,消极、抵触占据着他们的心理,导致在整理过程中出现延时、应付的现象,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档案建设。之所以这样,归根结底就是意识的问题,许多工作我们都做了,差就差在过程中没有及时梳理、归档,导致后期整理档案时丢三落四、搞得自己手忙脚乱。
二、 档案建设是个积累的过程
档案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且也不应该是这样做的,它是个不断收集、积累的过程。因此,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树立档案意识,写的材料、开展的培训活动,都要及时的分类、归档。这样会使自己的工作更有序,还会为以后的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供借鉴。整理档案不应整齐划一,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以学校档案建设为例,可以参照档案管理办法和评估标准,根据部室与个人工作性质的不同,做到分工明确,追求细致但不能强调统一,细化到指出每部分如何具体操作,就会无形中给教师开展工作以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将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思考、有计划、有过程、有结果、有小结,及时归档就好。
三、多渠道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新时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是档案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必须要有新思维、新方法。因此,在档案管理上我们应该敢于创新,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促使档案管理现现代化。如建立学校、部室、个人三级“电子档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个人交到部室、部室交到学校,相互配合。学校集中各部室归档的电子文件,利用校园网提供资源(影像、书籍目录等),在全校范围内达到共享;建立校园网下的档案室网页,给每位教师权限,像维护学科栏目一样,按照要求及时上传材料,档案员负责统一归档。
四、文本材料择其主要舍弃次要
材料的归档,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有没有保存的价值。最好是将电子与文本相结合,上级部门规定的文件与制度,学校建设的特色与策略,研训活动的安排与内容,可以打印出来分门别类的整理。研训教师个人工作档案,没有必要一一打印,可按照时间或是活动内容不同,以电子形式归档,这样既节省了资源又体现了办公的现代化。
总之,档案管理是门学问,探其根本才能领悟其中的意义所在。作为档案管理员应少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要勇于探索力争做到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