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地理广角

认真对待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把握”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0-06-18 09:12:30   点击数:

认真对待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把握”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王影
新课程《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遭遇问题
“内容标准”该适当的“细化”吧?
——新、老教师的对话
老教师:教了近30年的地理课,突然发现不知道怎么教了?“大纲”变成“标准”了。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了中学地理课程体系、结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规定了教学中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深度,同时规定了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师用起来非常方便。过去,根据“大纲”备课,知识点一目了然,把知识点抓准了,上课给学生讲明白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可是现在换成课程标准以后,知识点没了!多年形成的习惯一下子被打破了,还真是有点吃不消了。
新教师:课改后的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多以主题方式表述教学内容,一般不再作详细的具体知识点的排列,只是给以一定的说明和教学建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不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的束缚。新课改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课改的基本理念无可挑剔,但是遇到具体问题,如,教学的深度如何把握?老教师糊涂了?我们新教师也存在着许多困惑。但是课程标准对课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一点我赞同,这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调控教学。
老教师:其实我们也知道课改的理念是正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确也需要改进,但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呐!我想,不管怎么改,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知识”吧?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把“内容标准”搞明白,“内容标准”该适当的“细化”吧?
新教师:是啊!是该研究研究了。许多老师都不知道这“内容标准怎样把握。我想,是应该适当的“细化”内容标准了,在遵循“标准”的基础上,挖掘出潜在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课标,给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思考&对话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作为纲领性文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最基本的目标参照,但是鉴于《标准》是对学生应达到的各项目标的总体描述,表述比较粗化。在落实《标准》精神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专业知识、实际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教学行为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出现了许多教学的盲区。为了能够切实帮助教师理解《标准》,利用好《标准》,把握好《标准》,为地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参照,提高教与学活动的目标性和实效性,进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对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细化已势在必行。
根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技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包涵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而基于“内容标准”的细化,则应侧重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较为具体地描述,将三维课程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监控的行为目标。兼顾核心知识的落实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细化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也应提出指导性的要求。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把握”内容标准呢?一是要深入挖掘“标准”中隐含的“知识点”及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二是要深刻领会内容标准中的陈述方式和所运用的行为动词的变化。
 
案例&场景
内 容 标 准的细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片断)
一、             教材知识体系与知识点
课题
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经线和纬线
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4.利用经纬网定位
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3.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常用地图选择,所需信息的查找
2.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的用途
 
二、             细化标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片断)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              
知识与技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资料,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因而重点不是地球的形状,而是提出证据说明,目的是让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教育。
例题: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在你的生活中还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日全食 C.水往低处流 D.站得高看得远
答案: D
知识点2 地球的大小                                                       
知识与技能:读图描述地球大小。
过程与方法: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家园的巨大,珍惜人类的家园。

 

说明:    本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用上述三个主要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例题: 读右图,某人从本初子午线到180˚经线沿赤道行走,其行程大致约为(  
A.5.1亿千米    B.6371千米 
C.4万千米     D. 2万千米 
答案:D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知识点: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知识与技能:利用地球仪说出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说明地球仪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观察地球仪,并利用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地球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地球仪是学习地球知识的重要工具,养成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它的习惯。
说明:地球仪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工具。对于地球仪的学习,应本着了解地球仪的作用,
逐步建立空间概念,以使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中能利用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作用以及利用地球仪,关键是认识经纬网,前提是了解经线和纬线。
例题:转动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        在转动的。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    
答案:地轴、两极
 
3、经线和纬线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知识与技能:说出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观察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完成“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对比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从而为今后更好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说明:通过观察地球仪,看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知道人们是如何划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在观察经纬线和经纬度划分的过程中,可顺带观察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例题: 1.关于经线与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      B.每条经线相等,每条纬线也相等
C.沿同一条经线向前走,最后能回到原地   D.沿同一条纬线向前走,最后能回到原地
答案:D
2.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答案:C
3.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B.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C.0°经线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D.任意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答案:B
 
4、利用经纬网定位
知识点:利用经纬网定位
知识与技能: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在地球仪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根据经纬度找出相应的地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经纬网查找确定相关地名,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说明:熟悉地球仪、认识经纬网,目的是为了运用。利用经纬网给任意地点定位,这是学习地理应达到的基本技能之一。
例题:读左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           

 

 
(2)B点的经纬度是           

 

(3)A点在      半球(东西)、      带(五带)。
答案:(1)A:10°N,10°W
     2)B:10°S,10°E
   3)东、热带
 
 [评析与感悟]
对于“内容标准”的细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理顺教材知识体系,按现行教材各章节的顺序及新《标准》要求,对教材进行理顺、分解,提炼、挖掘相应的知识点,确定出核心知识;二是确定细化标准,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所提炼的知识点逐一进行具体的行为目标描述,力图体现新课程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其侧重点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出较为明确的基本要求。同时,在“说明”中,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建议、要求及必要的参考资料,并配以相应水平的“例题”,以帮助引导地理教师进行有效教学。但是,“说明”中的建议和“例题”仅供参考,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上述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的细化,是在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兼顾了学科的知识体系,挖掘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深刻的理解“内容标准”,教师还应该知道“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与目标层次水平的关系。见下表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与目标层次水平的关系
分类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结果性目标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知道、描述、识别、列出、说出、举例说出、记住、回忆、复述等。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讲述、阐明、概述、区别、解释、收集、处理、归纳、比较、判断、概括、推断。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
分析、得出、应用、评价、撰写、证明、确定等。
技能性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
具体在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找出、指出、查找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下载、演示、扮演、制作、绘制、观测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情感性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关注、认同、同意、拒绝、反对、喜欢、称赞、重视、爱护、支持、拥护、蔑视、抵制、克服等。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保护、追求、具有等。
 
 
实践与思考
1. 谈一谈你对上述“内容标准”细化的看法?
2. 你是如何根据内容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的?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