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把握”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0-06-18 09:12:30 点击数:
认真对待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把握”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王影
新课程《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遭遇问题
“内容标准”该适当的“细化”吧?
——新、老教师的对话
老教师:教了近30年的地理课,突然发现不知道怎么教了?“大纲”变成“标准”了。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了中学地理课程体系、结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规定了教学中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深度,同时规定了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师用起来非常方便。过去,根据“大纲”备课,知识点一目了然,把知识点抓准了,上课给学生讲明白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可是现在换成课程标准以后,知识点没了!多年形成的习惯一下子被打破了,还真是有点吃不消了。
新教师:课改后的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多以主题方式表述教学内容,一般不再作详细的具体知识点的排列,只是给以一定的说明和教学建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不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的束缚。新课改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课改的基本理念无可挑剔,但是遇到具体问题,如,教学的深度如何把握?老教师糊涂了?我们新教师也存在着许多困惑。但是课程标准对课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一点我赞同,这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调控教学。
老教师:其实我们也知道课改的理念是正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确也需要改进,但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呐!我想,不管怎么改,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知识”吧?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把“内容标准”搞明白,“内容标准”该适当的“细化”吧?
新教师:是啊!是该研究研究了。许多老师都不知道这“内容标准”怎样把握。我想,是应该适当的“细化”内容标准了,在遵循“标准”的基础上,挖掘出潜在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课标,给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思考&对话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作为纲领性文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最基本的目标参照,但是鉴于《标准》是对学生应达到的各项目标的总体描述,表述比较粗化。在落实《标准》精神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专业知识、实际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教学行为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出现了许多教学的盲区。为了能够切实帮助教师理解《标准》,利用好《标准》,把握好《标准》,为地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参照,提高教与学活动的目标性和实效性,进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对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细化已势在必行。
根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技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包涵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而基于“内容标准”的细化,则应侧重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较为具体地描述,将三维课程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监控的行为目标。兼顾核心知识的落实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细化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也应提出指导性的要求。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把握”内容标准呢?一是要深入挖掘“标准”中隐含的“知识点”及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二是要深刻领会内容标准中的陈述方式和所运用的行为动词的变化。
案例&场景
内 容 标 准的细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片断)
一、 教材知识体系与知识点
章
|
节
|
课题
|
知识点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
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
||
3.经线和纬线
|
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
||
4.利用经纬网定位
|
利用经纬网定位
|
||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
1.地球的自转
|
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
|
2.地球的公转
|
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
||
第三节地图
|
1.地图的基本要素
|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
|
2.地形图的判读
|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3.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
||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
1.常用地图选择,所需信息的查找
2.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的用途
|
二、 细化标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片断)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
知识与技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资料,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因而重点不是地球的形状,而是提出证据说明,目的是让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教育。
例题: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在你的生活中还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日全食 C.水往低处流 D.站得高看得远
答案: D
知识点2 : 地球的大小
知识与技能:读图描述地球大小。
过程与方法: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
说明: 本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用上述三个主要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例题: 读右图,某人从本初子午线到180˚经线沿赤道行走,其行程大致约为( )
A.5.1亿千米 B.6371千米
C.4万千米 D. 2万千米
答案:D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知识点: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知识与技能:利用地球仪说出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说明地球仪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观察地球仪,并利用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地球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地球仪是学习地球知识的重要工具,养成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它的习惯。
说明:地球仪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工具。对于地球仪的学习,应本着了解地球仪的作用,
逐步建立空间概念,以使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中能利用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作用以及利用地球仪,关键是认识经纬网,前提是了解经线和纬线。
例题:转动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 在转动的。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 。
答案:地轴、两极
3、经线和纬线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知识与技能:说出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观察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完成“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对比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从而为今后更好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说明:通过观察地球仪,看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知道人们是如何划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在观察经纬线和经纬度划分的过程中,可顺带观察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例题: 1.关于经线与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 B.每条经线相等,每条纬线也相等
C.沿同一条经线向前走,最后能回到原地 D.沿同一条纬线向前走,最后能回到原地
答案:D
2.赤道是(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答案:C
3.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B.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C.0°经线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D.任意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答案:B
4、利用经纬网定位
知识点:利用经纬网定位
知识与技能: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在地球仪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根据经纬度找出相应的地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经纬网查找确定相关地名,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说明:熟悉地球仪、认识经纬网,目的是为了运用。利用经纬网给任意地点定位,这是学习地理应达到的基本技能之一。
例题:读左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 ;
|
(3)A点在 半球(东西)、 带(五带)。
答案:(1)A:10°N,10°W
(2)B:10°S,10°E
(3)东、热带
[评析与感悟]
对于“内容标准”的细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理顺教材知识体系,按现行教材各章节的顺序及新《标准》要求,对教材进行理顺、分解,提炼、挖掘相应的知识点,确定出核心知识;二是确定细化标准,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所提炼的知识点逐一进行具体的行为目标描述,力图体现新课程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其侧重点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出较为明确的基本要求。同时,在“说明”中,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建议、要求及必要的参考资料,并配以相应水平的“例题”,以帮助引导地理教师进行有效教学。但是,“说明”中的建议和“例题”仅供参考,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上述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的细化,是在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兼顾了学科的知识体系,挖掘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深刻的理解“内容标准”,教师还应该知道“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与目标层次水平的关系。见下表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与目标层次水平的关系
分类
|
各水平的要求
|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
|
结
结果性目标
|
知
识
性
目
标
动
词
|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
知道、描述、识别、列出、说出、举例说出、记住、回忆、复述等。
|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
说明、举例说明、讲述、阐明、概述、区别、解释、收集、处理、归纳、比较、判断、概括、推断。
|
||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
|
分析、得出、应用、评价、撰写、证明、确定等。
|
||
技能性目标动词
|
模仿水平
具体在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
尝试、模仿、找出、指出、查找
|
|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
运用、使用、下载、演示、扮演、制作、绘制、观测
|
||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
情感性目标动词
|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
|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
关注、认同、同意、拒绝、反对、喜欢、称赞、重视、爱护、支持、拥护、蔑视、抵制、克服等。
|
||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
确立、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保护、追求、具有等。
|
实践与思考
1. 谈一谈你对上述“内容标准”细化的看法?
2. 你是如何根据内容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