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课改时空

“认识跨跨省区域”教学指导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0-06-01 15:11:06   点击数:

“认识跨跨省区域”教学指导
 
杜若明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结构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以特例的形式反映《认识跨省区域》教学内容,是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发决策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应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教学任务分析
由于本章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1.通过对黄土高原和长江沿岸地带的学习,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2.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出区域的主要气候特征。3.通过学习,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5.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区域的中心事物与当地发展的关系,从而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应以两个区域的位置为基点,强化学生学会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
二、教学建议
能在教学设计中利用规定的行为动词准确描述教学目标。
以地理图像为载体,将学生的现有只是和课本中的知识贯通起来,组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给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侧重《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内容中的水土流失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分析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岸地带》教学内容中长江沿岸经济地带形成的区位因素及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纽带、枢纽作用的把握,同时分析经济带在发展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及整治措施
教学的引入可以从问题式、景观图片的观察、音乐、多媒体图片的展示、悬念问题的设置等方式引入新课。
利用地图和教材中的插图或展示资料描述地理位置,结合活动教材中的插图找出并描述各自对应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说出各自范围和组成。根据环境、资源状况阐述工业、农业的分布格局,同时利用图表说明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的分布。
三、相关资料
http://www.pep.com.cn/czdl/jszx/tbjxzy/jxsj/bx/dbz/
http://www.pep.com.cn/czdl/jszx/tbjxzy/jxsj/bx/dbz/200801/t20080104_433978.htm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