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科学 > 资源共享

《形状与结构》

发布者:cj_yuping   发布时间:2010-05-25 15:23:24   点击数:

教学内容: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2 搭支架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10329
教材简析:
(一)内容说明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他们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立意好、视角新,非常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新奇感、探究欲以及动手实验与制作的欲望,能够使书本知识得到活化、强化,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在上一课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发现支架稳定特点,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高设计等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本课学习的有关知识和一些技能将为第四课“造房子”做好铺垫。
(二)主题确立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在其探究的问题面前一畴莫展,无所适从,为了解决问题,经过思考,决定从“如何提问”入手,并定为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内容。因为,科学课上的探究是有基础的探究,它们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在实际运用中发现,由于问题设计、提问时机、学生状况等问题,使教师设计的问题效果不明显,问题与实际提问环境脱节。为了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把研究成果落实应用到实际中,本课主题定为:有效提问。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定性不同。
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关键:实验及准备。
(五)教学思路
教学资源开发与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提问:什么结构最稳固?怎样增加稳固性?
2、              回答
3、              谈话: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搭高塔。
(意图:启发已有经验。明题。)
二、         活动
1、              提问:搭高塔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2、              学生讨论并汇报。
3、              谈话:准备好了,各组比赛,你认为应比什么?
(意图:提示,引导,学会科学研究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4、              学生发表意见。
5、              小结并提示:美观、坚固、用料少等,可参考,注意梱的方法,可“偷”学。
6、              学生分组活动:搭高塔,教师巡视、参与、帮助。
7、              学生展示作品。
(意图:保证有效活动。)
8、              谈话:怎样测试稳固性。
9、              学生讨论、交流。
10、小组实验。
11、汇报实验结果。
(意图:提问有针对性,调动学生思维创作。)
12、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坚固,有些组的高塔却比较差呢?
13、学生讨论、回答。
14、教师总结:结构合理的稳固。
15、反思收获。
(意图:引导学生由实践上升到理性。)
三、拓展
1、教师讲述:支架的应用。
2、学生分析:建筑的结构特点。
3、教师补充、解释。
(意图:学以致用,科学回归生活。)
四、总结。
1、谈话:别局限一隅。
(意图:启示,延伸探究。)
板书设计
 
2、搭支架
结构合理、三角形使用多、连接点结实、重物的着力点分布均匀。
精彩片段
10、          提问:搭高塔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11、          学生讨论并汇报。
12、          谈话:准备好了,各组比赛,你认为应比什么?
13、          学生发表意见。
14、          小结并提示:美观、坚固、用料少等,可参考,注意梱的方法,可“偷”学。
15、          学生分组活动:搭高塔,教师巡视、参与、帮助。
16、          学生展示作品。
(意图:提示,引导,学会科学研究问题。明确研究方向。保证有效活动。)
 
 
 
 
 
 
 
 
 
 
 
教学反思
“粗”中求“细”
“粗放”——以符合儿童特点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细致”——是在活动中注意细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追求科学的严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本课我把主题定为:有效提问,一是为了延续课题研究;另外就是为了兼顾“粗放”与“细致”二者,让学生在快乐探究过程中接受科学教育。
科学课课堂学生活动主要靠问题引领,问题有:发现的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其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我认为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当问题能促进学生探究,使课堂高效,就是有效提问。
要想使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问题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特点与探究对象间的关系,并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偶发事件。有些突发事件还是不可预测的,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艺术水平,能结合课堂实际设计恰当合理的临时问题,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问题的有效性,使师生在互动中能够解决相关的探究内容。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解决问题能力,再加上本课内容以动手制作为主,因此,问题多是间接启发性问题,过程以“粗放”为主,力争不多占用学生活动时间。而在具体问题设置上我注重启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参与解决问题,并领会怎样思考才能找出与探究相关联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参与解决问题,巩固理解认知,加强思维训练,问题设置力求“细致”。在“粗放”的过程中以“细致”的问题进行合理调控,使开放的儿童活动增加了严谨的科学元素,这样潜移默化中学生接受科学习惯的培养,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通过“细致”的问题引领调动学生发散思维,逐渐使学生思维方式呈现有主有次,学会有针对性,使探究有成效。当学生思维进入一种活跃状态,感受有能力解决问题时,其思维就处于一种主动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在后续探究中会更有效。
通过教学实践,我想关于“有效提问”的模式,随着教学理念、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不断变化。
 
 
 
 
 
 
 
罗拥军
 
20104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