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教海探微

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0-04-09 16:53:44   点击数:

 
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如同交响乐曲中的“引子”,具有酝酿情绪、带入情境、集中注意和渗透主题的作用。巧妙的导入,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为其学习新课奠定一个良好的教学境界,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的作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集中注意
  导入的首要作用是抑制学生的那些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将其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学习方向上来,并使之得以有效地保持。导入也是一个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在导入时以聚精荟萃的方式简练地提示本节教材的本质问题,可以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并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统一,做到“同时态”,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内在积极性的源泉,是主动求知的起点。因此,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之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习兴趣,使他们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地理教师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用生动的语言将有趣的地理事实介绍给学生,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使学生感到所学习的内容既有意义又充满了趣味,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渴望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建立知识联系,引导思维
  新旧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有时,学生学习新知识感到困难,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新知识太难,而是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没有掌握,或缺少某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导入时教师从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入手,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去思索,去设想,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所指引的方向逐步深入,从而为有效的理解本节课的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导入的方法
(一)按不同教学方式的导入
 1、悬念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进行的。悬念是地理教师抓住了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以问题的形式揭示矛盾,让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挂念,期待着答案,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种导入方式是地理课堂上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导入方法之一。它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了解以及丰富的专业基础之上,以“奇”和“巧”吸引学生,常能引起惊奇,引人入胜的效果。例:讲述“地球的演化”前这样导入新课:“假如你能按动一个按纽,使这个世界的时钟倒转 6亿年,那么,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个多么奇异的世界?在陆地上你将看不见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没有树、没有花草、没有昆虫、没有飞鸟、没有人类…,陆地上是什么时候有生命的?地球是怎么演化的?今天我们就讲《地球的演化》。”[板书]这样导入,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地球,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寻求答案的愿望。
2、读图导入
  学习地理,尤其是学习区域地理,首先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范围,因为位置和范围对自然地理环境起着制约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学习区域地理时,一般先让学生查阅地图,使自己建立起正确的空间地域观念,读图是区域地理教学使用最多的一种导入方式。
  例:在学习日本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阅读日本地图,并在图上查找: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哪个位置?领土包括哪些岛屿?哪个岛面积最大?从图上看日本地形有什么特点?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最大的平原在哪儿?
  由于地图这种空间物质模型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和文字一样,是地理事物的表述形式,又由于它比文字更形象、直观、生动,因此,学习地理经常从读图入手,通过观察建立地图表象,进而研究在这样的地域里分布着什么?发生着哪些地理现象?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原因是什么?读图导入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读图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地理知识了,导入与学习新知识的联系密切、过渡自然。通过读图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学习的情境。
3、演示导入
  生动、形象的地理事物是极好的引起学生兴趣的素材。许多地理教师将学生陌生的地理事物或模型带进课堂,或者放映一段录像,观看景观图片,先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入新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等高线知识前,先向学生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然后说道:“这是解放军行军打仗时常用的那种等高线地形图。图上的圈圈,划划有的表示山头,凹地,有的表示山脊,山谷,有的表示陡崖。你想学会看这种地形图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问题提出以后,同学们都睁圆了眼睛,静静的专心听讲,积极做练习。
4、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不仅仅是复习巩固原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按照新旧知识的必然联系,顺理成章,自然的引出新课。复习的内容一般是上次课讲到的,又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或是新课中将要出现的学生可能已经遗忘的旧知识。复习多采用提问的方式,也可由教师讲述或做笔头练习。
比如:华东师大二附中曹康绥老师在讲述“南亚的气候特征”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南亚的位置有哪些特点?请指图回答。
生:(略)
师:南亚大部分处于低纬度,即北纬 30 度到赤道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亚的中部。南亚三面环海,北面喜马拉雅山脉横贯,这样的位置特点给南亚的气候带来深刻的影响。那么南亚气候有哪些特征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讨论的问题。
6、直接导入
  也叫概述导入。这种导入开门见山,上来就概略地介绍新课的内容、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这种导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比如在讲述地球上的五带时,这样导入:上节课,讲了不同经度地点上的时刻不同,各个时区的区时不同。这一节课要讲不同纬度地带的气候不同,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将使我们了解地球上有哪五带?五带是怎样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五带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些特点?为以后学习世界的气候打好基础。
(二)不同讲述内容的导入:
 1、故事导入
  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事实生动,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故事为线索,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学习的主题,展开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例:在讲解洋流类型时先讲小故事并设下疑问。
教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在直布罗陀海峡戒备森严,但德国潜艇还是关闭了发动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了严密设防的海峡,袭击了英舰,给英军造成严重损失。德国潜艇是怎样通过海峡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 **》页,阅读课本然后思考上面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灵活掌握了洋流的成因及分类。
2、经验导入
  利用人们生产和生活经验,尤其是教师或学生们的亲身经历导入新课,亲切、真实、自然。
如:学习经纬网时从确定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导入。
学习地图时,从认识动物园导游图导入。
学习天气和气候时,从天气预报导入等等。
3、诗文导入
诗的语言优美、简练,用诗文导入新课可以将学生带入出神入化的优美意境。
  如:在讲述东南亚地形前,展示陈毅《赠缅甸友人》诗,请一位同学朗读,并让学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内容。
赠缅甸友人 陈毅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近邻,友谊常积累。
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更靠水。
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
彼此是胞波,语言多词汇。
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
临水叹浩淼,登山歌不磊。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经学生讨论后由教师总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说明缅甸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国,向南流入中南半岛。“彼此山相连,依山更靠水。”及“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说明中南半岛的山脉都是中国西南山脉向南的延伸。这首诗表示了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4、游记和旅游导入
  历史上许多地理学家、生物学家、航海家、探险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有过许多重要的发现,他们的经历极具传奇色彩,沿着他们的“足迹”引入新课,生动活泼。
比如:采用这种方法,指着教学挂图,开始了南亚的学习。
师: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从刘河出发,带着他的船队,沿途经过(生:台湾海峡),又经过(生:南海),穿过(生:马六甲海峡)。驶出马六甲海峡后,海面豁然开阔,船队浩浩荡荡向前驶去,终于,在船队的前方出现了一片广阔的陆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南亚。
 5、新闻导入
  国际和国内的新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用新闻导入新课能密切联系形势,不仅对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有利,而且可以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在讲地震、火山、泥石流这节内容时,正好在云南丽江永胜地区发生了 6级地震,就用这段新闻导入新课:为什么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区?
6、特征导入
根据地理事物的特点导入新课,重点突出,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要害,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讲黄河时,这样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能否举出一些用颜色来命名的河流?
生:红河、黄河、黑龙江。
师:对!黄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用颜色来命名的河流,因含有大量泥沙呈黄色,黄河为什么含沙大?含沙量大给黄河带来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三、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1、针对性:
  导入要针对授课主题,要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或地理教学内容的整体。从课堂教学结构的角度看,导入只是一个开头或开场白,它的作用是为下面的课堂教学打开思路,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不管导入多么精彩、多么别致、多么吸引人,都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
2、启发性:
  导入应具有启发性,起到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具体来讲,启发性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积极、有效地去联想、分析、比较、归纳、演绎,使他们真正成为主动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听众;三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趣味性:
  导入应做到引人入胜,使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地理教师学应善于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地运用导入方法,切忌走过场、摆形式。千篇一律的导入,只会使学生认为这无关紧要,还没进入学习的主题,可听可不听。因此,地理教师要施展自己熟练的教学技巧、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以及变化多样的导入方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