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教研动态

世博投入应该怎样算?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0-04-05 19:29:22   点击数:


      不久前,有媒体称,上海世博会斥资4000亿,堪称史上最贵世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世博投资成了议论焦点。

  4000亿,实在是个天文数字。这笔巨资是如何算出来的?不得而知。其实细细琢磨,这本账似乎有些模糊。据说,直接投资是286亿元,其余的算间接投资,是从这些年上海的基础设施投入估算出来的。光是按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通车里程420公里计算,这一项投入就近3000亿——而这420公里的轨道交通,并非始于世博筹办。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是2002年,而最早的上海地铁是1990年开工建设的,1995年投入全线运营——这笔账也算世博投资?是不是把胡萝卜算到蜡烛账上了?

  世博会从申办到举办,搭头带尾将近10年。据刚刚公布的统计数字,上海常住人口已经逼近2000万,加上流动人口可能突破2500万,对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来说,10年的基础建设投入之巨,肯定是个天文数字,其中相当大的部分都不能算在世博头上。把10年基础设施的公共投入,都要求用世博会的“赔”与“赚”来衡量,也不妥当。如果不办世博,上海这样在基础设施方面历史欠账甚多的城市,难道就不修地铁、不扩机场、不进行旧区改造了吗?

  与爱知、汉诺威等世博举办地的直接和间接投入相比,按这样的算法,上海世博会“贵”得还真不是一点点。然而,爱知县人口是700万出头,汉诺威更只有50多万人,和上海相比,规模完全不是同一数量级的城市。而且,爱知办博的地点和上海不同,并不在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区,不像上海搬迁成本相当高昂,本来就是希望兼顾旧城改造,甚至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的功用,因此,不加分析去简单类比其基础设施的“间接投入”,并不科学。

  所以,同是一笔账,要看怎么算法,特别是大型项目投资的经济账应该怎么算,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一方面,投入应该公开透明,归类尽量明晰,且任何投入的廉洁、安全、环保,科学规划与精打细算,都是主办方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有昨建今拆、大手大脚的浪费行为,也该受到舆论谴责,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失职之责。另一方面,也要眼光放远,不能只看眼前效应,算一时得失,要看对科学发展和民生的贡献率有多大。

  记得盖洛普公司的调查表明,中国民众和上海民众对中国申办世博会的支持率分别高达90%和93%,东道主的热情确实异乎寻常。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值得珍惜和尊重。

  “史上最贵”,肯定是不够严谨的判断,但它也提醒世博主办方:算好用好管好世博投入的每一分钱,是珍惜和尊重民意最具体、最切实的表现。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