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发布者:cj_yuping 发布时间:2010-03-28 19:30:02 点击数:
单元分析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机械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它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将学生的探究和认识引向机械装置以及较为复杂的机器构造原理,是学生了解人类发明创造劳动工具历史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取工具中涉及力变化的部分,介绍一些我们生活和劳动工具的原理。机械是一种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装置,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有时会在诸多场合见到它们的身影,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然而,学生却很少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从学生身边常见的机械入手,以一系列的启发式的问题为课题名称,激发学生探究和认识的兴趣,引领学生在诸多研究活动中认识机械、了解简单机械。
本单元是采用总――分――合的思路来进行内容建构的。“总”是指导学生从总体个认识机械,主要是第一课。“分”,就是选取四种简单机械逐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包括本单元2~5课。“合”,引导学生从力传递的角度理解简单机械的组合,主要是本单元的第六课。
(二)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科学探究
1.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1.2知道在科学研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1.6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2收集证据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2.3分析与解释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4交流与质疑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2.5结论与拓展
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科学知识
3.1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2.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三)单元概念图(略)
(四)单元主要教学活动框图(略)
(五)单元实验设计(略)
(六)单元课时安排
序号 |
课题 |
课时 |
1 |
什么是机械 |
1 |
2 |
怎样移动重物 |
1 |
3 |
斜坡的启示 |
1 |
4 |
拧螺丝钉的学问 |
1 |
5 |
国旗怎样升上去 |
1 |
6 |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
1 |
总课时 |
6 |
二、单元各课目标设计说明
第一课 什么叫机械
1、教材分析: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多个机械物品,阐述什么是机械,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差异,使学生了解机械的作用和机械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是由来已久。
2、具体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3、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关键:实验体会。
第二课 怎样移动重物
1、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构、作用以及用途。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杠杆的价值;在了解杠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研讨杠杆的用途中,认识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具体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3、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难点: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
关键:实验。
第三课 斜坡的启示
1、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形态、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的影响。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在控制坡度这个变量的实验中,研究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大小的影响;在制作变形斜面和讨论中,发现斜面的变化和用途。
2、具体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实规律。
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知识
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关注身边简单机械的应用。
3、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难点: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关键:实验。
第四课 拧螺丝钉的学问
1、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轮轴的结构、作用和运用。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轮轴的作用;在观察中了解轮轴的结构;在实验中较全面地认识轮轴,即用力大小的秘密;在讨论与交流中发现轮轴的广泛运用。
2、具体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科学知识
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乐于进行探究。
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关键:实验。
第5 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
1、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及其各自的作用。学生将在观察中认识滑轮的构造,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在组装并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中,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功效。
2、具体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科学知识: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关键:实验及准备。
第6课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教材分析:
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入手,引入机械传动,指导学生认识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其功能,明白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从力的传递角度,阐述机器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认识。
2、具体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3、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
难点: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不同点。
关键:实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