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课改时空

教学案例分析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0-03-16 16:37:10   点击数: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教学案例分析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作用 八年级下册主要是从全国范围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珠江三角洲》作为“省内区域”这一尺度第一个出现,学好它可以为其他省内区域的学习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理解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2、归纳珠江三角洲主要产业部门及经济发展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理解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特点及原因,评价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在区域对比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区域比较过程中,寻找差距,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外向型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对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有较全面和辨证的了解;以及本区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起点行为分析
1、学生从七年级下半学期起,已较多地接触到经济地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教学中,一些典型国家的经济地理问题(例如日本)教师都已带领学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学生平日通过新闻媒体也已有所了解。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贵在孩子们总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有部分学生有强烈想知道为什么珠江三角洲的人会那么富裕,我们却和人家有那么大的差距呢?这种学情给了设计本节课以极大的自信心和使命感:虽然是距离生活较远,又较晦涩难懂的经济问题,但我应通过我的教学设计,使孩子们深入浅出地,如与邻人谈话般地掌握它。这是我应做好的事,也是我能做好的事
三、教学思路 区域性是我们地理学特色之一,区域比较是我们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在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探究质疑的教学设计中,恰倒好处的比较能于相似处集思,于矛盾处启思,营造独特的思维效果。因此,通过我对教情及学情的分析,结合我对以上教学理念的粗浅认识,我决定本节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区域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那么选谁进行比较更为有效呢?在港、澳、台和日本之间我最终选择了日本。原因有二:第一,凭以往的多年教学经验,历届学生对日本经济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后在头脑中留有较深的印象。第二,从世界角度来讲,日本的经济非常典型,很有代表性,并在对比中容易激发学生把祖国建设为经济强国的信心和热情。 开课时,我首先用几句开场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自己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心目中,体现随和平易的人格魅力。对珠江三角洲发达的经济先运用小资料给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将深圳与家乡人均收入进行比较,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珠江三角洲为什么经济那么发达? 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剖析,比较珠江三角洲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思路。比较中求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通过归纳对比,比较珠江三角洲与日本的主要产业部门。比较中求异: 二者主要生产部门的技术含量有何不同?产品利润空间有何不同? 进一步深入思考:你认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为创新思维营造空间:如果你是一个具有长远目光广东省省长,你打算采取那些措施缩小差距,以促进本地经济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通过类比讨论,比较珠江三角洲与日本的城市化进程。比较中求同: 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创新思维营造空间:我们有没有步日本后尘的可能性?角色扮演,研讨对策。 以上多次的区域比较不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较为抽象的内容,也成为了启发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情境。因此学生有机会通过观察、联想、对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学习活动来锻炼地理思维并表达自我主张,给学生的“演”搭设了背景绚丽的舞台。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区域比较法、综合法 学法:区域比较法、综合法、角色扮演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广泛占有经济学相关资料,制作视频资料,应用 powerpoint.2003,flash制作课件,设计教学及评价方案。
学生:划分合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组内分工。推选小组长,中心发言人,策划,记录员。
六、课时安排 本课共分 2课时讲授。第一课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第二课时讲授。
七、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当今世界经济第一强国是谁 ?(美)第二呢?(日)我们在七年级下册学习过<<日本>>,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1、岛国多港湾,海上运输及对外经济联系便利。2、科技力量雄厚。3、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 复习旧知:又有哪些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1、国内市场狭小。2、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贫乏。) 复习旧知:日本选择怎样的经济道路来克服不利条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使自己快速崛起的?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进口 ----加工----出口加工贸易经济) 教师提问:日本的经济发展思路哪些值得借鉴? (使学生明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始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导入新课:日本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住历史机遇,只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如果说我们的近邻日本在世界创造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奇迹的话 ,那么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在改革开放短短二十年几年时间里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神话,你知道它是我们国家的哪个地区吗? 课件展示: 2003年,全国人均收入排名前十强。 谈话交流:这十个城市哪几个不在珠江三角洲? 课件展示:深圳和大连城镇人均收入数值比较 .。 师生活动:看了这些材料,我想那些爱动脑筋的同学一定会产生一些疑问,能把你最深的疑问告诉我吗? 学生质疑:…… 教师提问:中国这么大,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就增长这么快?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增长到底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多个地图(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中国与世界部分国家工资比较表、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政策因素自己思考,随笔记录思维火花。 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结合自学结果组内交流,互相启思,运用教师提供的多个地图(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中国与世界部分国家工资比较表、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政策因素等进行分析、汇总: 学生活动:小组汇报、补充 师生归纳:有利条件: 1、珠江口多良港,海上运输、对外经济联系便利,且可通过珠江水系及京九,京广等铁路与内陆取得便捷联系。且比邻香港,靠近东南亚。 2、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资。 3、优惠政策 课件展示:一个企业正常运作涉及的主要环节与要素 教师承转:虽然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但前进的道路上也有许多困难。现在让 我们回到 24年前1980年,当时的深圳还只是一个边境小镇。如果 你就是当时的深圳人,你们虽想发展地区经济但会遇到那些困难? 学生联想::无订单、无资金、无技术、无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经验缺乏、无销售渠道。 教师启思:面对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你想怎么做? 学生联想借鉴: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小组讨论: 1、珠江三角洲地区怎样利用有利条件解决生产环节遇到的问题?(缺乏资金、技术、先进设备、管理经验) 2、利用怎样一种独特的地域分工合作模式解决定货(海外定单)与销售环节(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遇到的难题? 学生活动:展示结果(利用侨乡优势,引进外资;用外资购买先进设备;毗邻港澳,引进管理人才;有了钱还可以面向世界招聘各方面人才 ;利用珠江口多良港,海上运输、对外经济联系便利毗邻港澳的优势打开外销渠道;利用珠江水系及京九,京广等铁路将产品运往内地销售……) 教师引导 :看来同学们都自觉运用了这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一理念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么珠江三角洲在实际经济发展中也正是运用这一理念实现了一种独特的地域分工合作模式,你能谈谈对它的理解吗? 学生活动:运用地图谈对“前店后厂”的理解 教师指导:点拨疑难 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产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销售到哪里?( flash制作珠江三角洲产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销售到六大洲动态图)除了哪个大洲,世界各地都有珠江三角洲的产品销售? 教师讲解:目前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和电子产品销售基地之一. 教师提问:你知道身边有哪些来自珠江三角洲的产品吗? 课件展示:丽丽逛街(一段自制的动画.情景为一个深圳罗湖中学的丽丽同学带大家在商场中、生活去找珠江三角洲的名牌产品及简要介绍) 教师提问:你和丽丽看到了珠江三角洲主要有哪些种类的产品? 师生归纳:纺织、服装、玩具、电子及通讯器材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等加工制造业产品。 . 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和日本主要加工制造业产品对比 区域比较: 1、哪一地区的工业部门对劳动力数量多这一要求比较突出? 2、哪一地区的工业部门对知识和技术含量这一要求比较突出? 3、二者的产品利润空间谁大谁小? 4、你认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学生思考 :科技力量、人才、教育等差距 创新训练:如果你是一位具有长远眼光的广东省省长,你打算采取哪些措施缩小差距,以促进地区经济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我们要制定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到我们这里来”“可以到外地高薪聘请人才”“我们不仅眼光要盯着国内,还应该放眼世界,我们还可以到国外去引进世界一流专家”“要我看光引进不行,我们应该立足培养本地的人才”“比如,创办更多的高校,研究院所”“实行十二年的义务教育,让我们都能上高中”。…… 师生归纳:外向型经济 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和全国 GDP增长曲线 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看出些什么? 师生归纳: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对全国经济有巨大的牵动作用。 课件展示: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分布图及人口变化音频资料。(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人口向三大工业区高度集中的现象。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教师提问:日本的人口为什么高度集中在这一地区? 学生思考:工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结果 教师提问:珠江三角洲现在的工业也在飞速发展珠江三角洲是否也存在人口高度集中,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多的现象?通过自学教材中哪幅图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请分析这幅图。 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对比图 学生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会对环境及人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课件展示:日本的水俣病 教师提问:我们的珠江三角洲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我们有没有可能步日本之后尘,产生类似的严重的社会及生态问题? 学生思考: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观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思索,确定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谁应对此负责? 课件展示:提供十种角色给学生选择。(广东省规划局局长、广东省、环保局局长、羊城晚报记者、某知名歌星、地理教师、房地产开发商……) 教师说明:每小组任选一个角色讨论怎样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你也可以另行选择其他你认为适合的角色,欢迎大家有更新的创意。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我是规划局局长,我要在这些小城市之间建大片绿化带,把他们分隔开,不让他们集中连片。这样就可以利用树木的净化功能减低人对环境的污染”“如果我是土地局局长,我会严格治理乱占耕地现象,一经发现,让他们马上退还,还要罚款”“我是房地产开发商,在建住宅小区时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给每一家都装上太阳能热水器,推广使用洁净能源,还要在小区大搞绿化”“我想当羊城晚报记者,给乱排污企业暴光,让污染环境的企业没有藏身之地”“我是化工厂厂长,我可不等谁来给我暴光,咱自己先将污水治理好,合格后再排放”“老师,我不想选你给的角色,我自己想当国际知名歌星,用我的歌声来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也不想用你给的角色,我想和你一样,将来当一名地理教师,在我的课堂上让同学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等我的学生长大了,他们就会都有环保的意识了,那样环境问题一定会变得容易解决”) 师生小结:看来,只要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及早做好规划采取治理措施我们就能使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质疑时间:关于今天的话题,欢迎同学们把依然萦绕在你脑海里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我们共同研讨。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课堂小结 学生自评:做做选择题,说说我自己 学生互评:我的推荐 1、智多星小组2、小经济学家3、环境使者 评价题设计: 做做选择题,说说我自己。自我分析! 1、我这节课的参与状态是()。 A、积极参与;B、还可以,大部分参与;C、没有兴趣,没怎么参与 2、我这节课与小组内的同学的交往情况是()。 A、组内成员积极交流研讨;B、交流研讨了一些C、我们没怎么沟通思想 3、我这节课的思维状态是()。 A、一直很活跃;B、比较活跃;C、停滞状态不佳 4、我这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A、自认为都会了;B、少数不懂;C、多数都不明白 写下同学的名字,发现他的亮点。我的推荐! 1本节课可以当选为小经济学家的同学是: 2本节课可以当选为环保使者的同学是: 3本节课的智多星小组是:
【教学反思】 老办法 .新思维.出奇效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色,区域比较法是地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两年来的课改实践中,我逐渐发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探究质疑的教学设计中: 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往往能于相似处集思,于矛盾处启思。营造出独特的思维效果,成为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起点; 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辟了新思路; 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对于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地理问题的思考提供了背景; 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对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搭设了舞台; 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往往还能把“一点”的地理问题置入整个历史长河之中,使学生从历史的高度理解某个地理问题,从而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这一老办法,在新课改理念逐渐为广大基层教师接受的今天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以我的一堂竞赛课《珠江三角洲》为例进行探讨。 我在《珠江三角洲》一课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以一个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珠江三角洲作为学习主题,教学内容包括: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主要特点及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问题三个部分。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特点以对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有个比较全面辨证的理解。针对本课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层次的区域比较 1、通过数据观察,比较珠江三角洲与大连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创造有利空间。 教学开始,我先使用电子地图,从世界放大到中国,再放大到珠江三角洲,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明确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然后列出中国 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前十名的城市,让学生观察,谈感想,学生们流露出非常羡慕的表情,谈感想的同学则直截了当的说,“老师,我也想到珠江三角洲去。我趁热打铁立即在屏幕上显示深圳与大连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对比数字,学生很惊讶,想不到差距这么大。惊讶之余,善于思考的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我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深圳经济那么发达,我们大连却与人家有那么大的差距?至此,学生自主发现了地理问题,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使下一步学生自主解决地理问题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通过探究性问题剖析,比较珠江三角洲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思路。比较中求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始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有哪些有利条件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后,我又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境: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二十四年前的深圳,你就是当时的镇长想要发展本地的经济,会面临哪些困难?从而得出其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此时引导学生回忆日本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学生于相似处集思,提出我们可否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我在肯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诱其深入思维:具体怎么做来借鉴呢?这一问题立刻引起大家的热烈的谈论,学生七嘴八舌:没有资金,可以利用侨乡的优势……学生成功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并且深入的理解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始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归纳对比,比较珠江三角洲与日本的主要产业部门。 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工业部门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从生活出发,谈谈有那些来自珠江三角洲的产品,归纳出珠江三角洲主要产业部门后,同时给出了日本的主要产业部门,让学生对比分析:二者的技术含量有什么不同?产品利润空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索:你认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短暂的沉默后,陆续有学生谈出了人才教育等差距,此时我抛出一个问题,为创新思维营造有利空间:如果你是一个具有长远目光广东省省长,你打算采取那些措施缩小差距,以促进本地经济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此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要制定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到我们这里来”“可以到外地高薪聘请人才”“我们不仅眼光要盯着国内,还应该放眼世界,我们还可以到国外去引进世界一流专家”“要我看光引进不行,我们应该立足培养本地的人才”“比如,创办更多的高校,研究院所”“实行十二年的义务教育,让我们都能上高中”。 4、通过类比讨论,比较珠江三角洲和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相关的环境问题。 我首先给出一段视频材料,学生经观察发现,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人口向三大工业区高度集中的现象。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随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日本当时三大工业区为什么城市化水平会快速提供,学生意识到是有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结果。“那么,珠江三角洲现在的工业也在飞速发展是否也存在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情况呢?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对当地环境及人类自身带来那些不利影响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讲述日本的水俣病对日本生态环境及人类造成的严重后果随后提出珠江三角洲有没有可能步日本之后尘,产生类似的严重的社会及生态问题?此时,教室里非常寂静,但我知道,他们的内心极不平静,他们正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观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思索:“有这种可能”“完全有可能”有的同学语气更坚定了一些,十几秒后,许多学生在进行纵横对比分析后,认同了这一可能性的存在,同时表达了他们的忧虑,此时我进一步追问:有没有办法避免同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珠江三角洲发生,谁应对此负责?学生提出完全可以避免同样的情况发生,但要全社会共同承担这一责任。我在大屏幕上打出十种角色供学生选择,要求他们谈论怎样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同时阐明,你也可以另行选择其他你认为适合的角色,欢迎大家有更新的创意。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外,还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果然,学生们创新思维的火花纷纷迸射出来。“我是规划局局长,我要在这些小城市之间建大片绿化带,把他们分隔开,不让他们集中连片。这样就可以利用树木的净化功能减低人对环境的污染” “如果我是土地局局长,我会严格治理乱占耕地现象,一经发现,让他们马上退还,还要罚款” “我是房地产开发商,在建住宅小区时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给每一家都装上太阳能热水器,推广使用洁净能源,还要在小区大搞绿化” “我想当羊城晚报记者,给乱排污企业暴光,让污染环境的企业没有藏身之地” “我是化工厂厂长,我可不等谁来给我暴光,咱自己先将污水治理好,合格后再排放(笑声)” “老师,我不想选你给的角色,我自己想当国际知名歌星,用我的歌声来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 “我也不想用你给的角色,我想和你一样,将来当一名地理教师,在我的课堂上让同学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等我的学生长大了,他们就会都有环保的意识了,那样环境问题一定会变得容易解决”(自发的掌声) 质疑反问,比较大连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思路。 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设置了一个质疑时间,询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一位同学问到:既然珠江三角洲搞外向型经济使区域经济得到那么快的发展,我们大连可以不可以也这样做?请你预期一下,如果我们也这样做,是不是会取得象珠江三角洲一样的成果?我当时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桔逾淮则为枳”。请学生说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内因和外因,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模式,但从日本到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我们看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种经济发展思想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么我们大连的经济发展有那些有利条件?又有那些不利条件?我们又该怎样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发展经济?并将这一问题作为课后作业继续讨论。 对本节教学设计的反思 1、努力营造地理创新思维的区域比较法教学 区域比较法的灵活运用是这一节课的突出特征,这使学生们有机会通过观察、联想、对比、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来锻炼地理思维能力,表达自我主张,他们不仅达到了本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还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于本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也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有了一个较深入的认识。本节的区域比较不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较为抽象的内容,更成为启发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情境,本节课地理创新思维在区域比较中的体现见下表。 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分类 特点 本案中的体现 观察力 科学性:从定量观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深圳与大连城市人均收入对比 准确性:观察目的明确,方法熟练 比较珠江三角洲工业部门异同 发散思维 灵活性:通过联想与对比、迁移、换位、触类旁通地沟通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敏捷迅速地找出最优思路 珠江三角洲对日本成功经验的借鉴 多端性:解决同一地理问题提出多种方案 怎样缩小日本与珠江三角洲在技术人才方面的差距 独特性:针对实际问题用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角度认识地理事物,提出异于他人的独特见解。 在环保问题中学生可以不选择教师提供的角色,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加入讨论,如有的学生就选择了歌星、教师等异于他人的角色发表见解 逻辑思维 归纳:通过逻辑概括从诸多个别特殊的地理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基本规律、共性认识。 通过对日本、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成功发展认识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 演绎:运用一般的地理规律去推理指导认识个别特别事物。 在质疑时间里,提出那么我们大连的经济发展有那些有利条件?又有那些不利条件?我们又该怎样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发展经济? 想象力 再造性:对过去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形象、概念进行分析、推理、融合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新办法。 在对日本、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问题做过对比后提出珠江三角洲有没有步日本后尘的可能性?促进学生地理想象力的发展 灵感 突发性: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中顿悟在热烈的讨论中产生新想法。 角色扮演法研讨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问题较好地激发了师生的灵感 区域比较法教学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1、对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区域地理要素进行比较。 区域比较涵盖的范围很广,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都可以进行比较(即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还可以进行较复杂的综合比较。但在教学设计当中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比较对象,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价值,如在本案中选择比较对象的时候,我首先对学生做了一个起点行为分析。在港、澳、台和日本之间我最终选择了日本作为比较对象,原因如下:第一,日本与大连是近邻,且交往频繁,凭以往的多年教学经验,历届学生对日本经济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后在头脑中留有较深的印象。第二,从世界角度来讲,日本的经济非常典型,很有代表性,并在对比中容易激发学生把祖国建设为经济强国的信心和热情。 2、要善于利用区域比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认知参与。 基于问题的学习,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之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力求创新的意识也会得到增强,如利用深圳与大连的人均收入差异、珠江三角洲与日本的工业产品的利润差异等多次制造思维矛盾,以一系列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组织的线索,营造峰回路转的效果,就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主动寻求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把握好这门艺术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想拥有教学创新的先进意识与能力,诀窍唯有两个字“学习”。毛泽东他老人家所说的一句话“一生一世做学生”足以让我收益终身。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