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艺术与技巧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10-03-16 14:32:38 点击数: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艺术与技巧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意的是问号。”可见,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出有价值,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思而后得,尤为重要。在此,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粗略地谈一些有关音乐课堂有效设问的方式与技巧,以便同行商讨。
一、问的“新”——设疑新颖,灵活发问
教学就是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新颖灵活且富有艺术性的课堂设疑,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1、变换角度,问题新颖。
音乐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好动、好奇、有个性的学生,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等特点,课堂提问要力求问得灵活新颖,同样一个问题变换一下问的角度或发问的方式,就会变得别开生面,新鲜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每学一首新歌,都有初听范唱感受歌曲这一环节,听后不免要提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你喜欢吗?等等,如果每次都这样发问,学生必定会厌烦,因此可以根据年级及歌曲内容的不同,把这几个问题换个角度来问。如学习歌曲《美丽的村庄》,初听旋律后,可以这样设问:“音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对旋律的感受,课堂则会是另一番景象,可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歌曲内容的实际,变换个角度提问,老问题也会变得妙趣横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机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转换角色,形式新颖。
让学生学会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音乐知识的殿堂。茅以升曾在一所专科学校任教,教的是“结构力学”,他每上一堂课,讲完一段教学内容,总是要用“师生换位”的方法,让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自己则当“学生”来回答问题。经过长期实践,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活跃,学习热情也大大高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提问是创新的一把钥匙,教师要想办法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训练学生提出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能逐步形成。例如教学歌曲《阿西里西》时,出示歌名后,可请学生先自己欣赏范唱预习歌曲,引导他们做做小老师尝试提问。学生们会一改平时回答问题时的冷场,积极表现的,提问的形式是可以创造的。凡是能吸取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方式,都是可取的。
二、 问得“全”——面向全体,因材施问
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音乐文化教育,是为了使每一个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由于各学段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班的学习基础能力也有差别,音乐素质更是因人而异,因此,课堂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所以,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有所不同。对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提一些知识回忆、能形成联系之类的记忆性问题:对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提一些综合应用、分析理解、总结评价之类的认知性问题。
三、 问得“准”——扣准主题,逐层提问。
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交谈时的随想而问,而必须紧扣授课主题,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首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在倾听中寻找答案。而当一个问题直接提问难以回答时,可采取迂回包抄的手段,诱发学生逐层深入思考问题,也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欣赏《天上之春》这一单元的欣赏曲目时,初听时设问:这首曲子最有韵味、最有特色的乐器是什么?你听出音乐具有哪一少数民族的风格呢?你能不能唱一首此民族的歌曲呢?复听时设问:你能听出音乐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吗?你能记住这件特色乐器的音色吗?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层层深入地去聆听,并让学生相互讨论、叙述,学生在寻觅,在思考,长期坚持,就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要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首乐曲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更要做好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关系,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提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问得“巧”——选择时机巧妙设问
课堂提问选择时机很重要。首先,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里状态来加以把握。当学生思维限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跃跃欲试时,其次,教学视角也是课堂提问时机选择的重要依据。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则选准了“最佳时机”。一般是: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精华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深奥处时等。如遇到教材中一些重点、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可采用对比设问法,教师用正、误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让学生听辨比较:“那一种正确?”“问什么?”学生容易辨别,得到启发且记忆深刻。
五、问得“好”——婉转好听,关爱之问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可以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因此,音乐课堂提问,也应遵循情感性原则,问得好“听”,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例如,在复习反馈阶段:“你又没练好歌谱吧?”这是老师要体现出自己对“屡教不改”者有“先见之明”的“下马威”。一个又字说明没联系早在意料之中。如果学生果真没练习,听你这么一问,也许就破罐子破摔。如果孩子恰恰一反常态练了曲子,这一问,岂不是一盆冷水,将他上进的火花浇熄,将他正等待表扬的一点热情扑灭吗?“你歌曲练好没有?”这是中性提问,是例行公事的检查。“你今天完成练习时有困难吗?”这是老师对孩子的信任与关心。老师相信孩子进行了练习,即使没练好,也是因为遇到了困难而已,而老师正随时准备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孩子确已完成练习,听到你这样的查问,无疑感受到一种关怀的温馨。如果孩子并没有完成练习,便会因愧对信任而感到内疚,同时,也获得一个理解去完成练习的“台阶”。
作为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问是一门艺术。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说的就是提问的好坏对教学活动的不同影响。音乐教师不要只向几个熟悉的,或者认为能说出你心中预设答案的同学提问,向这些学生提问可能会使课堂顺利进行,也会突显出“教学成果”,但这只能代表部分同学,而不能代表全部,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内涵了。要面向全体同学提问,给每人均等的回答机会,即使某同学的回答有所偏差,教师也要通过鼓励和提问引导他们说出正确答案。如此不仅生成了有效的教学过程,也锻炼了教师的临时应变教学基本能力。
《标准》提出,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所以说,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音乐课堂中富有人文关怀的提问,将使学生心灵受到师爱的洗礼,使其身心和人格得到更加健康健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