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视唱教学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10-01-11 14:30:42   点击数:


如何进行视唱教学
视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唱教学,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看谱即能唱,即排除听唱法和教唱法那种对音调的直接模拟,独立地把乐谱转化为有声的歌唱的能力。因此,视唱教学是一种音乐素质的基础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视唱教学的好坏,能够从一个侧面检验出音乐教学的质量。曾有过这样一句话:你学会了视唱,你就具备了自学音乐的能力。所以,音乐教师务必对视唱教学予以高度重视。

那么怎样才能使视唱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关键是教学要得法,即有赖于正确的科学的训练。具体来说,必须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一、抓识谱训练。要做到视谱即唱,首先必须识谱。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乐理知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他们的确切含义。只有这样,看到一份乐谱,才能根据记谱法准确辨认出乐谱中的调与拍子、音高与时值、节奏与强弱等,然后才能有可能在大脑的指挥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意识反应,准确无误地把书面的谱变为有声的唱。

二、抓音准训练。音准是一种基本的音乐素质,"五音不全"是绝对唱不好歌的。培养学生的音准概念,关键一要准确把握音高,二要唱准音程。具体来说,要注重练耳,多进行听音和听唱练习,通过振动频率不同的音对人脑的刺激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对音的记忆反映能力和辨音能力。逐步使学生长出一副灵敏的辨音能力极强的"耳朵"。对唱好一首视唱曲来说,应找出曲中出现的新的知识点,如跳动较大的音程或增减音程、变化音程,针对性地做听音或听唱练习,使学生准确把握,排除障碍。

  三、抓节奏训练。节奏是长短相同或不同的若干音符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总概念。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曾提出"节奏第一"的口号。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对常用的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时值有准确的认识,并通过练拍或练唱,让学生体会各种时值及长短的搭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增强节奏感,拿到一首视唱曲,则先要分析曲子的节奏型,找出典型节奏和难点节奏作单独分析(读一读或拍一拍),然后再做整首曲子的练习。

四、抓强弱训练。应先从拍号的学习入手,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几种拍号(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八三拍、八六拍等)不同的重音关系及特点和强弱规律,再分析曲谱中有没有改变节拍原来强弱规律的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等,从而通过对特殊部分和典型部分的单独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整首视唱曲的强弱感。

在视唱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以熟带生的原则:

在刚开始时,可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先让学生自己演唱。这些歌曲同学们大多是听会的,"耳熟能详",但往往只会唱歌词,而曲谱则从没有唱过或唱得不准确。由于选择的曲调大家较熟悉,所以学起来既有兴趣,也较容易。通过练习,使一些常用的音程、节奏、读谱知识得到练习、巩固,为唱准新的乐曲打好基础。
  二、先易后难的原则:
   
无论是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就拿对音准概念的培养来说,应该先让学生把跳度较小的自然音程唱准,然后再加深难度,学唱跳度较大的音程或增减音程,及更难的变化音程。教师可以随着学生视唱水平的提高,逐步加深视唱曲目的难度。这样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音准概念、视唱水平。即使是较难的音也能够较快地视唱准确。
  三、注重实践的原则:
   
视唱技能的把握,绝对不是单纯的理性认识活动,而更主要是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自己不断反复地练习,即在大脑指挥下,眼、手、口、耳并用,通过实践,不断积累听觉经验。视唱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依赖于听觉经验的积累。因此,视唱就是要多唱多练,俗话说:熟能生巧,要在实践中熟悉乐谱上的各种符号,并准确无误表达出来。总之,不是让学生用文字、定义的框框去理解音乐,而是感知音乐来帮助学生对文字、符号的理解。
  四、综合练习的原则:
   
任何针对性的练习只能是对一个或几个重点、难点的掌握,而视唱水平的提高则须识谱、音准、强弱诸方面的全面提高,缺一不可。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视唱能力后,就要进行综合性练习。把所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除了视唱一些简单和熟悉的歌曲外,还可选择有一定难度,并有针对性的视唱曲目来练习,也可增加一定数量的器乐曲目。这样既增加了难度,又扩大了视唱面,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技能训练,进而较快地达到独立视唱歌曲的目的。
   
总之,在视唱教学中,如果能做到以上四个"",并遵循四个"原则",就一定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视唱水平。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