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核心资源--“教材”运用策略的探究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09-11-26 09:09:32   点击数:


 

音乐教学中核心资源--“教材运用策略的探究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的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蕴含音乐之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共鸣。而教材作为课程的核心资源,我们应该如何有效运用呢?
  一、 挖掘教材的精彩之处。

  音乐总是通过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此我们可以从音乐的要素入手,有效挖掘、把握教材的精彩之处。当教师对作品有较深的情感,有了与学生交流的话题后,再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或创设真实而恰当的教学情境,那么学生和音乐作品会紧密地融合,情感得到自然的释放。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教师忽略了自身对音乐作品了解与感悟,直接根据教参等教学资料进行粗浅的知识传授。例如歌曲《牧童之歌》的附点节奏表达的是牧民骑在马背上的摇摆快乐的心情,而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只是将它作为音乐知识进行传递,缺乏美的表现方式的体验。

  作为音乐教师要使作品感染学生,首先要让自己感动。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热爱所教的音乐作品,深入钻研作品,挖掘作品的内涵,对所教的教材要深刻地体验,体验地了解。欣赏曲目《采山谣》是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歌曲的结构规整有特点两个乐段情绪对比明显。因此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用线条表现音乐的方法,既有效地感知了音乐的结构特点,并且专注的聆听使学生对前奏中采山的情境体验也加深了!例如欣赏《青蛙合唱》时,乐曲运用音区的变化表现小青蛙和大青蛙的不同形象,非常生动活泼。而教师应该抓住音乐作品的精彩之处展开教学,可以通过动作模仿体验音区、音色的变化;还可以结合贴小青蛙的方式将音乐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有效感知音乐的魅力。

  
二、体验教材的独特之美。
  好的音乐能拨动学生的心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追寻将音乐审美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童心在音乐中飞扬。而我们教师应该以音乐为主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教材的独特之美,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心灵,做到渗透并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牧童短笛》是一首描述牧童快乐的田园生活的器乐曲,音乐比较长。因此在教学时就注重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感知体验音乐之美。首先将音乐分段欣赏,进行听音乐选配图画的活动,再请学生根据音乐来讲述故事,音乐的形象就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孩子们也能真正品味到田园间的童趣。

  又例《动物狂欢节》组曲中有关动物的各个主题音乐都非常有趣且富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主题进行比较听辨,加深体验。启发学生思考音乐家是运用什么方式表现公鸡啼叫、袋鼠蹦跳、大象散步的形象的?感知节奏、速度、音色等要素对动物形象的表现力。

  三、把握教材的收放兼容。

  新课程鼓励教师拓宽教材文本的疆域,增加教学设计的选择之路,实现活力与效率的和谐统一。要求教师具有重组教学内容的能力,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而正确地把握教材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而且要在不同的音乐中善于把握音乐特点和运用音乐要素的特色,把握教材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从音乐教学的创新需要出发,深入专研教材中的音乐现象,准确地把握音乐的美。因此我们教师要立足教材,不局限于教材,更要创新实践能力,超越教材。

  法国文学家罗曼 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换言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儿童人人可以思考、创新。教学需要我们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儿童,用创新的眼光来审视教材。在教学中我们应乐于创新实践,善于着眼教材,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去体验它。记得音乐欣赏《渴望春天》的教学中,教材安排对体验合唱与电声乐队合奏的两种不同形式。然而音乐素材中却没有电声乐队的素材。在介绍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请学生运用电子琴的音色效果模拟电声乐队,由孩子们自己再现电声乐队版的《渴望春天》,效果非常的好。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是课程的核心资源。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