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课改时空

影响课堂效率提高的“多”与“少”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09-10-19 16:50:23   点击数:

影响课堂效率提高的“多”与“少”
                ———一位“老”教师的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校园内形成了两种反差较大的课堂现象,一种充满生机活力,师生都能热情投入,教学效果也很显著;一种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成绩还是不令人满意。后一种现象多数发生在有相当工作经验的老师身上。教了十几年的书,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养成了许多陈规陋习。这些习惯和经验不见得都是有益或有效的,甚至是妨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本人针对新课程、新理念,按照“有效教学”原则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现有下列“三多”和“三少”现象既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也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是话越说越多。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都需要以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为主体。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很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而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同样的内容从上课讲到快下课,还觉得余犹未尽,只好把练习留到课后做,无法做到趁热打铁巩固新知,教学效果就要差些了。为什么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呢?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这一知识的很多经验和体会,上课时就喜欢由一说开去,巴不得把所知全灌输给学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放心。其实,这样做是适得其反,整个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书记员,写啊写啊,最终“眉毛胡子一把抓”,连该掌握的主干知识也没弄清楚。另外,老师说的过多,颠倒了课堂的主次,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也会因此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事实证明,学生所举的例子不见得比老师的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取决于老师说的多少。扬思中学老师只讲了7分钟的课堂同样出成绩,有效率。
二是规矩越来越多。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太多的规矩、原则就会物极必反。由于时代在变化,考试的导向和思路也在变化,在平时甚至会出现无原则的试题。对于要求学生中规中举的老师而言,他的经验和原则就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桎酷,使得学生在变化万千的试题面前失去了正确的方向。规范化答题是应该的,但角度不应该说的太死,不要对新见解进行机械的引导,要能赞赏和包容富有想象力的行为。象同一张试卷,原则上考点不应该重复;不定项选择题,应该有一题的答案是单选此类的经验应该淡化,让学生自己根据试题做出判断。从哲学角度看,经验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做法,不符合教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基本要求。
三是时间越来越少。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身为教师,都懂这个道理。问题在于,我们在问题提出以后,等不及学生思维,要么自问自答,要么立即请人回答,要么只请一人回答,要么全班一起回答,使得问题产生的辐射作用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能在问题提出之后给予必要的思考时间,能够稍后一分钟再请人回答,那么这个问题的价值才能达到最大化,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为它绞尽脑汁,起到激活思维和理解理论的作用。我们能等吗?原来的我不习惯等,也觉得等不起,因为每堂课都有教学任务、教学进度的要求,总怕自己耽误了这些条条杆杆的东西。这样的结果是有进度,没程度;有速度,没效率。所以我们要等,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才对。
四是赞赏越来越少。教了这么多年书,什么样的学生没有见过,在看似一届不如一届的学生面前,老师更容易沉浸在对过去好学生的回忆之中,对现今的学生就很看不过眼,如此一来,课堂成了机械传授知识的过场,师生在平淡中数着时间的分秒流逝,激情不再,兴趣不再。巴奴姆效应告诉我们:对待基础差、表现差、自卑感强而破坏性大的学生,要多给他们机会,多鼓励,多对他们说:“不错!”“好样的!”“有进步!”“再坚持!”“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希望是人们生存和前进之根,让我们与之打交道的每一个学生看到希望,看到光明,迸发出内发性动机力量,为成功而进行尝试,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可惜,我醒悟得迟了点,只希望被我耽误的学生能够原谅我,错过了往昔,不再错过今朝。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幼稚和无知已经可以令我原谅,因为他们真的还是孩子,我们不应该对未成年的他们过多的求全责备。
课堂是基础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需要教师专业功底扎实,但是也离不开更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肖川语),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灵魂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