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教海探微

精心备课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09-10-11 13:29:31   点击数:

精心备课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    杜若明
 
最近,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语: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不知是主观臆断,还是果真如此。然我是不赞成此观点。如是则达尔文的进化论不是在现代社会失去应有的价值了吗?静目细思,其原因之一是教师在一个教学环境中长期从教某一学科的教学,按照不变的的教学方案去应对变化了的学生,教与学不能协调同步,当然会出现教的困难,学的苦恼的事情。由此看来,教学方案中学生的变化是我们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这就涉及备课中的无效教学现象的问题。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教学亦是如此,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书写教案等。但备学生应该首当其中,因为学生是备课要吃透的另一头,是提高教学方案可行性、针对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备课时把学生的现状和潜能了解清楚了,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才能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
但事实远非如此,“备课”应付检查、“上课”是另行一套,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现象在一些教师的印记自然产生了。
一、过多地备教材而不去备学生。
当前教师在备课中往往更多的是注重了怎样教,如何教的问题。而对学生如何学却研究不够。在同一个班级的每个学生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备课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就可能使学生的课堂上有的听的津津有味,有的就不知所云,听不懂老师所讲解的知识。从而使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地理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些基本理念,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如何学,怎样才能学会,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设计教案,让学生担任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并非是教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一成不变从事教学的问题所以教师备课中问题的设置、内容的呈现都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根据学生的差异,依据不同的需求,分层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个性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地球运动一课的学习中体现的比较明显,因为对于立体的空间概念在学生的脑子里根本就无法想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其它的辅助手段像实物演示、肢体演示等方法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正确处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关系。
集体备课讲究的整齐划一,强调各个要素的统一,即统一进度、难度、作业和考试,这种一刀切的备课形式,同时,也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同组教师之间的相互模仿、千人一面,不能突出每个教师的个性,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需要,其结果只能是降低了教学效果。只强调个人备课又往往使得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视了教学进度、难度,造成同组内的每个教师的进度不同,讲解的深浅不一,使得教学效果比较低下。新课程背景下的集体备课,应该是分享经验、启迪智慧,因此更应是集体与个人的高效结合,既不是个人的直线前进,也不是单纯的临摹或纯粹的简单照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本人的个性特长,找到合适自己和学生的方法和途径。我个人认为处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关系最好就是组内组织集体备课,每一节课让不同的教师去写一份教学方案,同时在这份教学方案中还留有每个教师自己发挥的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的特点,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自己的讲课方法去丰富这份教学方案。这样既可以体现集体备课的统一性,又能体现教师个体备课的个性。这样在教学方案学生学习的参与份额几率就会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自然大大提高。
三、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缺乏每一节课课后的教学反思。
现今的教学方案涉设计教师更多的教学上的预设,面对课堂中出现的所未预设的问题时,一经发生便不知所措,从而成为教学阻力。如果教师在备课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生成性的问题,那末就可以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所以,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备课的停止。教学的预设恰恰是教学生成的开始,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更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现在课堂上的生成,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很多教师往往把备课的这一环节所遗忘,从而导致在教学上没有提高,教学成绩上不去,教学效率低下。
当前,新课程的要求是“以学定教”。教学方案始于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因此,教学方案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学方案设计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正因为这样,教学方案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廓,而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流动中、变化中充实和完善。那样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现象还会有吗?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