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科学 > 资源共享

“得陇望蜀”新解

发布者:cj_yuping   发布时间:2009-09-27 13:40:45   点击数:

后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平常比喻贪得无厌。新解又如何,这需要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比如用在学习上。
我们现在学生在学习上基本都缺少这种精神。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上“得陇望蜀”,自觉寻求更高目标,努力去达成呢?其实是每一位教师迫切希望的。这就好似老百姓讥讽人“吃盆望锅里”意思是一样的。平常都是一句贬义词,可用在学生学习上,如有这种劲头、目标,哪!可谓:志向远大。何讲:学海无涯呀!“蜀”比“陇”好,“锅”比“盆”大! 人心中有这种想法、冲动,适当一调拨,就会成为无比的动力,勇往直前,所以说“得陇望蜀”用在学生学习上又获新意。
唉!说易,却难。在教育教学中大家为了能让学生学好,可谓奇招异术倍出,绞尽脑汁。不见各位教师每日课堂上旺动肝火,大呼小叫的,想让学生学会、学好,学生在教师的重压之下,唯唯诺诺,齐步划一的前行。我想,这不如想办法教育让学生人人有“得陇望蜀”之心,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攻城掠地”之快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怎样才能使学生有“得陇望蜀”之心呢?方法很多,大家各有所长,不一一例举,其中成功的范例挺多。当你看到一个班级的学生为了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学生为了某一问题苦苦思索……这基本说明教师是成功的,因他(她)教的学生对学习、探索已有强烈的欲望。当你看到班级的学生遇到问题止步不前、学生自习时无所事事……这就不言而喻了。就个人而言,想让学生在学习上有“得陇望蜀”之心,我认为学习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易接受环境的熏陶。学习环境包括很多,有些我们无法预设控制,但有一点我们可做到,营造在校学习氛围。我们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每日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耳濡目染,接受并逐步同化,使他们在学习上有奋发向上之诀心,有迎难而上之信心,有坚持不懈之恒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上的“得陇望蜀”之心想没有也难,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明摆的事。学校学习环境的创设,班集体建设是基础,是重中之重。我们知道,集体与个人之间是互动的,集体对个人变化有极大的影响,可促使学生的转变,因此良好的班风形成是在校学习氛围营造的关键。
怎样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过程。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是学习和积累,因此教师教育也是分阶段的,训练—维持-发展,成循环过程,这和学生发展特点有关。从中可看出良好班集体的创建首先是“训练”,教师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训练”是训练什么,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养成,包括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这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当学生这些习惯形成并达成共性时也基本使良好班风形成雏形和框架。所以,学生“得陇望蜀”之心来自良好习惯的养成,而学生习惯养成源自教师的训练,教师在这里起到重要指引作用,个人又作用于集体。学生得陇望蜀之心传承自教师,教师个人修养、工作态度、教育教学艺术、行为习惯对班集体建设起到决定作用,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和发展。
方法、策略人人懂,可在执行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变味、“夭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我想教师个人表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身心还没有定型,处于生长变化期,充满了各种变数,需要我们教师更多的关注调整。试问:在班集体建设、学生习惯养成过程中,有始有终、坚持到底,有谁做到?你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吗?你关注学生发生的问题吗?你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吗? 你对发生的事件经过思考采取相应正确的对策吗?……等等,其实这些也表现出你对学生教育发展是否有“得陇望蜀”之心。也许回答都是“有!”可我要打上“?”再加上“!”。教师心中对学生教育有“得陇望蜀”之心我相信,但是否按心所指采取正确的措施去行动,坚持到底实现目标,这就不得不让人多想。
“得陇望蜀”在教育教学中,对师生来讲都具有了新的含义,对学生来讲是对继续学习、探索的渴望,对教师来讲是对学生进步发展的期待,充满了师生共同美好愿望。我们要把它转化为实际行动,使师生在学习等各方面都能“得陇望蜀”,更上一层楼。同时我们要小心它的负面影响,教师要调控好,使“得陇望蜀”在学生发展以及教师发展中得到新的诠释。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