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音乐 > 专业交流

认识学生音乐能力差异,合理实施音乐教学

发布者:cj_xiaoping   发布时间:2023-12-11 10:50:08   点击数:

                                      认识学生音乐能力差异,合理实施音乐教学

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上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这些差异反映在音乐学习中,一般表现在音乐审美能力的差异以及音乐技能方面的差异两个方面。

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关系到一般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还关系到音乐本身特征的审美能力。例如:歌唱或聆听同一段音乐时,音高感、节奏感,以及对和声、音色的感知能力等都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学生对旋律的音高、和声有较强的感知能力;有的同学对音乐中的节奏比较敏感;有的同学对音色及强弱变化的感知比较敏锐。音乐技能包括了歌唱能力、乐器的演奏能力、音乐创作、音乐鉴赏能力及表演能力等。学生音乐能力的个体差异与他们在音乐技能方面的优势是有很大关系的。例如:有些同学天生嗓音条件好,歌唱能力就强些;有些同学嗓音条件不好,但在参与歌表演或舞蹈创编活动的时候比其他同学表现突出;有些同学从小学习过乐器,看谱和视唱能力比较强。承认学生个体的音乐能力差异,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无法进行集体性的音乐教学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认识学生音乐能力差异,合理实施音乐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多层次、区分度较大的教学目标,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在音乐教学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综合性的,而且应具体考虑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老师要清楚地知道每个教学环节,学生至少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还有多大的潜能可以开发,还能获得哪些发展。例如,在进行一年级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节奏的教学时,最低的发展目标可以定为:学生初步感受XX(跑跑) X()的节奏,能准确跟读或模仿xx x 节奏。在此基础上,再以学生的差异为出发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制定目标,:有些同学必须做到能自己读出xx x 组成不同的节奏;有能力进行创编的同学必须能按节奏创编歌词;动作协调性较好的同学要能够用拍手拍腿、走步的方式来体验节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具体的、灵活的,即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能使学生中存在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二、设计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教学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把群体目标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音乐活动的设计应包括学生共同完成的集体性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以及与学生合作完成的活动等。集体性活动如合唱、合奏、整齐的律动、统一的歌表演等,这些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能满足最低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包括个别提问、独立创编、请个别同学歌唱或表演等,这是面向个体的活动,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与别人合作完成的活动如合作表演、分组讨论、小组创编等,这些活动有所分工,也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各得其所。
  
三、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发展程度上的差别。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评价时要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进每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如评价表的制定可以包含:(1)综合的音乐能力评价。针对一学期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各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逐点进行评定,使音乐学习的评价也成为看得见,有反馈的具体内容。在每一个评价要点的后面用表示掌握得很好;表示基本掌握;表示还需努力。(2)老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活动的态度、合作交流的表现方面的评价和鼓励。(3)学生对自己一学期来课内课外掌握的音乐本领的自我评价。认识学生音乐能力的差异,对于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学生能力差异,教师应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合理地开展音乐教学,从而有效地激活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