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 趣味探究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22-11-04 09:29:05 点击数: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的作业总量和时长进行突破。在双减背景下,作业不再是学生和家长负担,学校与教师不以分数定义学生,真正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去培养学生。以往机械重复的训练将逐步被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所取代,从整体上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和积累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佳方法,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孩子就是个小树苗,语文学习就是树苗生长在合适的土壤中,而阅读教学就是给土壤添加必要的养料,让小树苗可以茁壮成长。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与补充。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考、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少,文化知识的储备不足,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的语文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以往的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严厉要求,离不开高强度的训练,但结果也总是不能如意。阅读任务分配下去后会发现,自律的学生会按时完成任务,且阅读质量高;不自律的学生,老师怎么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他也完成不了或者应付了事。所以,语文成绩两极分化较大。不是老师不想提高学生的成绩,但语文就是考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没有积累怎么运用?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各位语文教师。改变势在必行,但如何去改,就得符合“双减”的实际情况。
其实,语文教师完全应该转换思路。兴趣从来都是最好的老师,单方面的强调阅读的重要,学生是不会重视的,勉强去做也会很快遗忘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事半功倍。以下是我在“双减”政策下,总结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课外阅读不占用课堂时间,也不死板的规定阅读的时间,但我们规定一个汇报的时间,把它设置成不同模式邀请学生参加,阅读内容宽泛了,但一些规则却要具体,以便给学生指导。
1、明确目标与时间
我们把每周三下午的语文课定为课外阅读汇报课,学生有一周的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要求积极向上,没有血腥暴力等不良内容)书籍进行阅读,并自己整理笔记,可以是知识树,也可以是详细的笔记,甚至是一些自己能看懂的批注。
2、给予学生展示时间
一节课四十分钟,把每节课的主题提前通知大家,然后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这一周的阅读收获。上台展示的同学从好词好句到中心主旨,或是某个心动的人物或景色,只要有自己认为值得分享的地方都可以展示。学生从前两节的生硬完成任务,到后来的可以台上轻松自如的展示,台下或喝彩或提出疑惑,双方交流你来我往好不精彩。每个同学到后期展示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看的书。每个上台的学生都能获得老师准备的一份小礼物。同学们从刚开始的只是为了小礼物而上台,到后期能和其他同学分享快乐变得更重要。
3、多种形式的课堂模式
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外阅读展示课,但一个月有四节,如果总是同一个模式,很多同学会越来越失去兴趣。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强调了课堂要模式多样。开学以来,我们从个人上台简单阐述自己的阅读所得,到选择故事辩论,最后发展到故事续编,学生们越来越期待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课了。
4、以少带多,全部提高
对于课外阅读,没有给学生具体规定阅读量多少,但每次都会有喜欢阅读的同学,他们读得多读得深,在展示的时候还有共情能力。特别是老师准备的小礼物,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所以从刚开始一两节课只有几个人上台展示,到后期越来越多不爱读书的孩子也能主动分享了。辩论、故事创编也让小组合作起来,大家一起分析人物,设计情节。虽然有种种的不足,但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课可以不留任何的书面作业,但学生反而会自己去看,去做,去准备,究其原因就是兴趣。机械式的重复练习已经不符合现在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师面对不同课型灵活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兴趣,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