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能给你什么?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22-11-04 09:23:35 点击数:
小豪,外地转来的一个男生,桀骜不驯。不学习,不听课,不做作业。说话口气冲,对老师的态度很是不耐烦,就像一只小刺猬,总是竖着尖尖的刺,拒绝别人的靠进。
我和他谈了几次话,没有效果。在一次谈话中,我们俩都流下眼泪,我知道他因为父母离异,一直在爷爷奶奶家住,妈妈再次结婚两年后才把他带来,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和继父以及异父弟弟同住,他迫切的想要回到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回到他熟悉的环境里。可他做不到,他爸爸出去打工了,爷爷奶奶也不能照顾他,他就像一只流浪的小狗,没有认同感,没有安全感。
知道这一切,我可怜他,当他再次对学习、对老师暴躁起来,我能耐心的靠近他、安慰他,鼓励他。
偶然的一次,我遇到了他妈妈。他妈妈说:小豪说英语老师对他很好,我要谢谢您。我很惭愧,我只是理解他,关心她,忍耐他。
他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有一段时间没来上学,当我再次看到他,高兴地说:“小豪来了,好久不见,很是想念。”只是一句话,就像一阵风,我急急忙忙去上课了。
几天后,小豪的班主任对我说:“小豪的妈妈说,小豪回家说了,英语老师说很想他。”我很吃惊,一句话能让他如此惦念,我以为他并不会在意,毕竟,他总是不在意任何人、任何事。
作为老师,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学生能学到新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希望他们都能升上理想的学校。我们备课、上课、批改、纠正、上自习,抢课间,疯了一般想把知识都灌到学生的脑里。我们关心、爱护学生,我们付出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所有耐心和爱心,希望他们变得更好、更强。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就在其专著《什么是教育》中做了一组形象的比喻。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可是,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唤醒另一个灵魂?
也许,一次零距离的交谈、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灿烂的微笑,都是打开学生心里大门的钥匙。
我们是老师,我们是教育者,我们可以把教育变得有温度,因为教育的温度在于让孩子对学校向往,不再仇恨;教育的温度在于让孩子充满自信,不再厌学;教育的温度在于让师生充满师生味,不再仇师。
我们能做的很少,学校、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能做的很多,毕竟我们要摇动一棵树,推动一朵云,唤醒一个灵魂。
我要常常问自己,孩子,我能为你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