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发布者:cj_xiaoping 发布时间:2022-09-19 14:43:04 点击数: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长海县四块石小学
吴英华
教材分析:
这首作品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创作的,1992年首演,受到广泛好评,后被用做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主题曲。这是一首领唱与合唱的作品,引子和尾声部分的合唱渲染了全曲的情感氛围,用亲切、平和的基调塑造了邓小平的人物形象,与邓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高度契合。歌曲主体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陈述性的语气讲述了邓小平南巡的事迹,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流畅、委婉;第二部分节奏和情绪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热情赞美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象。整首歌曲的曲调既吸收了江南民歌的婉转,也吸收了北方秦腔的高亢;既有合唱艺术歌曲的典雅风格,也可以用通俗方法独唱。合唱时,运用音区、音色、音量以及调式、调性的对比,使全曲既深沉又豪迈、既抒情又具有交响诗的效果。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内心世界不断丰富,因此我合理运用多媒体,来用视听法及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音乐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时代背景,感悟情感美,想象意境美,学会自我表达美。这节课我的设计意图分三个环节
1、情境创设,走进音乐;
2、师生互动,初听音乐;
3、层层深入,理解音乐,从而理解《春天的故事》里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
3.了解中国的历史,并能够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变化以及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2、养成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拥护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吗? 20世纪的后三十年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并采用“一国两制”的政策完成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的平稳过渡,中国东方的巨龙在沉睡中苏醒了。1979年的深圳,一切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来听歌曲找一找吧。
生:聆听歌曲寻求答案。
师:请大家仔细倾听歌曲的情绪和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生:情绪:赞美的、歌颂的。
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聊天式的开场白,能够营造一种亲切、轻松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并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的意境。
(二):欣赏《春天的故事》
教师讲解歌词:
-
(1)歌词中“老人”指的是谁?“他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2)“圈”指的是什么呢?
(3)“春天的故事”的“春天”又指什么呢?
为什么有如此的巨变呢?是因为改革开放,让我们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
分段聆听:
(1)引子部分:
A、引子部分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B、这种演唱形式让你体会到歌曲什么样的情感?
生:演唱形式:合唱
情感:向人们准备诉说春天的故事。
(2)A段和B段部分:
A、欣赏A段和B段,说一说两段情绪有什么变化?
B、音乐通过什么手法实现了这种情绪的变化?
生:A段是像学生叙述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B段是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的深圳,并说出深圳的变化。
师小结:它是用音域的变化和情绪的渲染来实现情感的变化。
(3)尾声:
尾声的力度和速度做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
生:减弱减慢处理。
师小结:尾声与引子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歌曲最后进行了渐弱减慢处理,好似要把因为改革开放祖国变得强大,人民生活富足的这个好消息传向远方,让所有人都知道。
-
3完整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活动感受、表现音乐。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介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意境。
三、创新表现、拓展延伸:
这首作品首演后,获得全国人民的一致喜爱,在全国广泛流传,后也曾被改编为交响乐演奏形式,请欣赏交响乐团演奏的《春天的故事》,它和歌曲演唱的《春天的故事》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欣赏交响乐《春天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及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四、课堂总结与德育升华: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繁荣的中国正在稳步向前。因此我们才有了如此幸福的生活。孩子们,我们应该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家乡。
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休息一下眼睛,继续下一节课。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