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策略、方法和模式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22-03-07 15:04:23 点击数:
讨论|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策略、方法和模式
在中小学的课题研究中,常常看到策略研究。12日下午,参加学院2018年小学教育专业的学位论文预答辩,看到不少同学也在选题策略研究。作为专业硕士,选题理论研究容易空对空,不符合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选题具体方法,又因为实践方法的更大灵活性而缺乏研究弹性,作出的论文在推演运用上存在局限。策略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就我看来这是不错的选择。
但我感觉,无论是中小学的研究者还是硕士生们,对策略的理解和表达大多不到位,要么表现为方法,要么按照模式来要求。于是自己找一点资料,说说自己的想法。
“知网”上,输入“教学策略”,引用次数最多的是和学新老师在2000年12期《教育研究》上发的《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其对教学策略的界定是“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区别也说得比较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来看看。
这里不只是说“教学策略”,而是说“策略”,就此,我个人有这样一些理解,这里说一说,欢迎大家批评和指教:
1.策略是关于行动、行为的表达。它是直接面向实践,针对实践的“要做什么”。教的策略就是教师要做什么,学的策略就是学生要有什么样的学习行动和行为,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协同中的行为。
2.策略是针对问题的,是有一定目的追求的。每一个策略的提出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都应该针对具体的问题,在策略的表达和陈述应该能够看得出这样的指向。因为实践中的问题是多样的,因为实践主体的目的取向是多样的,所以,策略本身是情境性的,策略使用是灵活性的,策略效用的讨论是可能性的而不是必然性的。
3.策略背后有思想,看得出理性。基于什么提出这样的行动方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行动策略?这样的策略为什么是可靠的?这里需要论证和思考。策略要解决问题,那首先就要有问题分析,问题可能来源于自己的调查,但调查得到的很可能只是现象,我们就需要针对现象分析原因,并在原因分析中找出关键和重要的问题,发现问题,使问题成为真问题。策略的理性和论证,就是要揭示所采取的行动和行为与问题解决具有逻辑关联性,能看出可靠性。论证要符合教育的科学和教育的常识,符合教育的伦理和道德,以此证明这是一个好的策略、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离不开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文献的广泛阅读和研究,策略的提升需要自己拍脑袋,但不能只是自己拍脑袋,策略应该站在他人的肩膀上。
4.策略是方法的集合和组合。对于方法,在使用上有不同的界定和层次,这里主要指具体的措施和手段。策略是解决某一问题、达到某一摸底的方法体系。如果把策略比喻为战略的话,这里的方法就更像战术,战术更加灵活具体。比如“采取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就可能有很多具体的方法选择,可以用新奇的导语、可以用实物、可以用生活的事件,等等。策略表达,可以用一定的案例说明,也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手段措施说明,使策略落到实处。
5.策略本身不强求过程和结构化表达。策略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是情境性的,是灵活的,方法是积木,策略是集件,但策略不是大的构件,构件可以说是模式。模式是更为上位的概念,模式是基于价值观念的在横向要素和纵向过程的对策略的结构化安排,具有相对稳定性,模式包含了策略。
以我自己的“前移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例”。基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弱者,道之用”“教学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等教学思想,我提出了“先学后教,自学领先;不会才教,以教导学;注重优化,体验成功”的有效教学原则和路径(链接:通向有效教学的基本路径),将这样的指导思想和路径思考落实,我提出了改善现有教学结构的“前移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针对,都有目的追求,都需要构建相应的策略(比如,“不会才教,以教导学”的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模式也有适合和不适合的,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对所有教学都有用的教学模式。教学任务不同,教学追求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组合。
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的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就我现在看来,这里的“教育真理”更多的不是指教育的原理和原则,而是面向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也是从这种意义上,我更加主张教育真理具有境脉特征,也不太赞成小范围的、一次性的、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因为对教育的因果关系实在难以通过研究来做“肯定”和“确定”的交代,对于教育实践的“手段与效果”关系我们最多只能说“有这种可能”“这种可能性比较大”。而对“有这种可能”“这种可能性比较大”,我们说,数据是有意义的,但数据往往会失去情境,失去更多的可能,从而也就是失去了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