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长海教育专栏 > 资源共享

向名师学习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22-01-12 08:51:07   点击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暑假我阅读了《读书成就名师》这本书,让我有机会与12位名师同行,其中可以学习的地方,自然有很多。

    向名师学习,养成爱买书的习惯。

    因为懒惰,可能有人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种想法,其实是自己不爱学习的借口罢了。闫学老师,省下买糖果和买雪糕的钱来买小人书,最多的时候积攒到近300本;吴非老师,为了省下钱买书,他常常连着十几天不吃荤菜,为了买一套《资治通鉴》,几乎花掉了当时工厂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名师这种买书学习的境界,完全超出我们的想像,但同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启发,让我们看到自己与名师的差距。据调查,某校教师每年人均购书的金额不到15元,这真的很尴尬。有人说:教师不买书,不读书,教育能有什么希望?身为教师,肩负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应该尽快调整自己的消费状态,养成多买书多读书的习惯。自我价值追求,不应该是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而应该是书柜里永远缺一本书。

    向名师学习,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好奇名师成长的秘密《读书成就名师》告诉我们:名师都有着过人之处,但他们相同之处就是读书。读书,是于永正老师最大的修炼,他规定自己每天读50页书,睡前常翻的三本书就是《论语》、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文集》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是王崧舟老师精神修行的方式,提高自身文化底蕴的途径,在王崧舟看来,就是读书;读书,让吴正宪老师发现数学的哲理与门道,让与孩子的心更近了。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而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要么只读教材和教参,他们所上的课也就只能是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简单地灌输生硬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不会感兴趣,肯定不会喜欢的。但如果教师是一个读书爱好者,上课时,带着他全部的阅读史来授课,运用合适的技巧和智慧来授课,这样的课堂既生动又精彩,学生当然会喜欢。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身为教师,赶紧行动起来,向名师学习,多读书吧。增加自己的书卷气,增长自己的个人智慧,增长自己的职业素养,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闲暇时光,挤那么一点点时间来读书吧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教师会读书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教师会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

    向名师学习,读书同时读自己。

    于永正老师说:读书同时读自己,就是读书时喜欢想自己,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来读书。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

    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善读",就是书中的养分必须吸收,融入人的机体,否则不会起作用,就如一个失去消化功能的人吃了任何营养品都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一样。

    吴非老师说: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有人说,读书有三重境界:一为读知识,长学问,从而优雅;二为读智慧,把知识变为觉悟动力谋略;三为读人品,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养性。吴非老师的读书经历让人感觉,读书不只是长知识、学谋略,更多的是跳出书本,形成一种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名师比起来,感觉自己的读书能力尚处于菜鸟水平,不能达到“读书同时读自己”的境界,更别说达到三重境界了,但我不想灰心丧气,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做事贵在坚持,相信自己坚持多读书,多读对自己工作和学习有帮助的书,对自己来说,终归是有好处的。

    向名师学习,勤于笔耕。

常听有的老师说:经验是有的,就是不爱写。其实,这昰个不好的习惯。我觉得吴正宪老师说得很有道理,认为:教师要勤于笔耕。做教师可不能仅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勇敢地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努力。在教学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可以积少成多,厚积薄发,请拿起手中的笔,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做教学的有心人。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