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 > 学科交流

学习体会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21-11-29 09:40:34   点击数:

 学习体会

  本月25日和26日两天,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参加了“辽宁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深度学习研究培训暨教研核心团队阶段工作总结会议 ”。本次会议的第一位专家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熊璋老师,听了他的发言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信息科技课程价值被质疑
  熊璋老师提到信息科技课程普遍被学校领导认为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课程,甚至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在小学阶段取消该课程。形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由一方面与学校领导对信息科技课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信息科技课程的国家课程标准迟迟不能推出有很大干系。目前各地把信息科技课安排在综合实际课之中,有的学校配备专职教师,有的学校只有兼职教师上课,配有专职教师的学校也只有一两个,由于人数过少或不够专业,造成了教研氛围差,教学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信息科技的不被重视,也出现被严重占用的问题,由于现在很多行政性工作被挤压到学校来,学校的时间又很紧张,所以不被重视的信息课就成了被挤占的重灾区。如果每年一次的“禁毒教育”(青椒第二课堂)学校根本没有闲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只能安排到信息课上完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也是靠后的,这些教师最大的特点是不稳定,经常被拉走顶在不同的岗位上。其实这些都严重低估了信息科技课程的价值,邓小平曾说过——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期待着信息科技课程国家标准的尽早出台,转变其现在的混乱局面。
  二、重知识轻素养
  熊璋教授提出的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当前信息科技课堂中存在的严重弊病,把知识理解成素养,口中说的是素养,但落实到操作层面又回到了知识上去。我们承认知识是素养的载体,需要依托依托知识才能传递,但知识是可以教出来的,素养只能培育,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会操作或学会了某些知识误认为是素养的形成。用知识罗列的高度去评价素养的高度是完成错误的思考。体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就是过度关注操作的方法和操作步骤,教师讲解过多或指导过度等问题,其实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的获得也正是其素养慢慢培育的过程,如果干涉过多无疑与拔苗助长。
 
王吉刚
2021年11月27日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