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校本研修经验交流

小小校本研修——读书交流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20-12-30 09:18:33   点击数:

读《皮囊》后感

小长山岛镇中心小学  隋国春

 

这两天忙里偷闲,读完了蔡崇达的皮囊一书,网上介绍说这是一部散文集,但我觉得它更像是小说,两部小说。

读的时候,对书前半部分的故事感触比较深,也就读的也比较仔细,这里我就着重说一下,我对这本书前半部分故事的感触。

书的前半部分写的是阿太、母亲和父亲,也就是作者的家庭的故事。

先说说阿太。阿太是一位闽南九十多岁的太婆,这是怎样一个小老太呢?白发人送黑发人,女儿50多岁突然去世了,作为母亲的阿太没有昏厥在地,没有呼天抢地,没有“痛不欲生恨不能替她去”,她一滴眼泪都没有。将不会游泳的儿子两度扔进海里,得了一个“没良心”的骂名;自己切断了手指,家人手忙脚乱,她跟没事人一样。在他人的眼里,阿太简直冷酷凉薄到难以理解,可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背后,却都藏着阿太处世的大智慧——舍得。

阿太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舍得呢?也许是因为生逢乱世,经历过战争、灾荒,生离死别、世间的人情冷暖、波折坎坷看过、经历过太多,年岁已长,所以阿太才看得如此通透。

和一般老人教导孙子、曾孙子求得身体的舒适和安逸不同,阿太和黑狗达强调最多的话,就是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侯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在阿太看来,身体只是一副皮囊而已,人生在世,要利用好这副皮囊,而不是被皮囊所拖累,动不动就坐享其成。

人的一生,总是和“皮囊”相伴,所以纵使像阿太这样懂人生的人也会被肉体困住,因“皮囊”疲惫。当她离世,那一句:没有了“皮囊”,来去多自由,更体现了阿太的舍得。

书中之后介绍的父亲和母亲就做不到像阿太这样的舍得了。

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

当今社会,房子可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安居才能乐业,结婚必须有房有车,朋友在讨论的是房子,同事在讨论的是房子,不管什么地方都离不开房子的话题,房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有着各种说不完的话。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勒紧了裤腰带,努力拼搏,  每个人为了一套房子,一张面子,在激烈的竞争中绞尽脑汁,拼得你死我活。

母亲知道房子已经成为拆迁的对象,父亲已经去世的情况下,但还是坚定的抢建完四层楼的房子,是为了面子,又或者说是为了争一口气。但这也说明了母亲不像阿太,能做到那样的豁达,能做到那样的舍得,她放不下面子。

而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长大成人。

被半边坏死皮囊束缚着的父亲,曾经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热血方刚,也曾是威严不可犯的一家之主,而如今所有的追求不过只是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哪怕只是行走,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闽南秋日的第一场特大台风,霎时铺天盖地到达了这座小镇。父亲却在这时执意要出门锻炼,面对家人的阻挠,争执、怒骂“你们要害我,你们就不想我好”、操起拐杖对着家人一顿乱挥,只是因为难以纾解内心对如此命运的不甘与不解,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以及难以放下最后的那点尊严……

我觉得父亲和母亲之所以活的这么累,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舍得,太放不下自己的面子,顾忌别人的眼光。

人在折腾之后,终其一生,还是要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和解,与残酷的世事相处。

生活给予我们太多负荷,我们用一种佝偻的姿势顽强前行。人活在这世上本就不易,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努力拼搏无可厚非,完全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认同、称赞,静静的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最重要。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