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 > 学科交流

如何让课堂引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20-12-11 15:58:09   点击数:

 

如果说,教育质量可以视作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的话,那么,学生的“学”无疑成为了这条生命线上的一个个关键的点。如何突显“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理念,让我们的日常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从而落实“有效教学”的终极关怀是“有效学习”的精神,是我一直在琢磨并思考的课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引入很重要,它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尝试以此为切入口,阐述如何让课堂引入更好地基于学生的“学”。

一、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使引入具有“连贯性”

众所周知,新知识体系要想被学生更好地接受,就必须找到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经验通过互相冲突,进而在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重组,最后形成新知。一个好的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

【案例】:《画矩形》教学片断

师:(出示小卡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1)这辆小卡车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

2)哪种图形的画法我们已经学过?结合椭圆形的三种模式说一说它是怎样画的?

学生(1):车头、车尾由长方形构成;车窗由圆角长方形构成;车灯由椭圆构成;车轮由圆形组成。

师:对,卡车就是由这一个个图形组合而成的。它是一个组合图形。

学生(2):画圆我们已经学过。它的画法是……,画车轮还要借助SHIFT键的帮忙。

师: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是的,同学们,这便是圆的画法。借助SHIFT可以画正圆。其实,SHIFT还是个热心人,它能帮助的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有很多呢。在以后的操作中,我们要学会适时地灵活使用它。

此例我通过两个问题,旨在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复习一方面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从而更好地为新内容服务,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新知过程中找到新旧知识在学习方法上的“同”,为顺利实现知识迁移作铺垫。用已知促新知的引入方法,学生很容易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更好地“学”。

二、基于学生的兴趣所至,使引入具有“生活性”

没有任何一种知识或技能可以是脱离生活,或是与生活毫无关系的,或者说,任何一种与生活相脱节的知识与技能都是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对于教师来说,能从生活素材中找到一种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关的素材来设计引入,让学生感觉到如此知识是被他们所需要的,是能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的。

【案例】:《申请电子邮箱》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写过信吗?写过之后,又是怎样寄给他的呢?

学生讨论:说说生活中寄信的步骤

学生交流:写信——去邮局——填写地址贴邮票——将信投入信箱——邮递员(汽车、火车、飞机等)送至对方信箱——对方取信。

师:是啊,那是传统的信件邮寄方式。自从有了互联网以后,一切都不用这么麻烦了。那么,网上寄信又该怎么做呢?

师生交流:去网上邮局——填表申请网上邮箱——写信——网络传输——对方邮箱收信

这个案例中,教师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询问其有没有写过信,寄过信,学生脑海中顿时浮现出自己平时寄信的过程,由此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接着,教师自然过度到网上寄信的方式,上网操作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之一,能在网络上完成日常生活中比较繁琐的寄信步骤,学生当然不亦乐乎。在如此引入之下,学生饶有兴趣地用网络之便简化着生活中的操作程序,也充分实现了学以致用。

三、基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使引入具有“导向性”

课堂引入不应只是热闹繁华的序曲,我们应该看到,热闹过后的平静或许才是一堂课真正追求的东西。有些教师为使课堂引入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积极性,于是花架子层出不穷,结果却华而不实。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很容易会忽视引入的服务地位,过多地强调引入,最后造成厚此薄彼,主次颠倒的现象。

【案例】:主题式教学:《幽默大师——插入影音文件》教学片断

师:(播放一段《功夫》花絮),关于周星驰你知道他的哪些信息?

生:香港笑星。

生:演过很多类似《大话西游》的经典电影,以无厘头的演艺风格被观众所喜爱。

生:他经常和吴孟达一起配合演电影。

生:……

师:是啊,除了周星驰,另一位幽默大师卓别林更是家喻户晓。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介绍。(至此用了548秒)过程中复习图片大小调整、位置摆放、插入图片等知识。

师:最后一张空白幻灯片,同学们可以自己发挥介绍卓别林。

学生操作。之后老师提出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文件。(整个课堂引入共用时21分多)

从周星驰《功夫》花序的欣赏和对周星驰的讨论,到对幽默大师卓别林介绍及完成最后一张幻灯片,直至最后引出 “把视频文件插入到幻灯片” 共用了2115秒的时间。学生后面探索、学习新知及反馈交流等环节一共只有1845秒。从时间比例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堂课的重心被课堂导入部分占据了,而课堂的核心新知学习退居第二或更后了。

其次,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如此引入之下,由“幻灯片中视频文件的插入及其他操作”悄然变成“了解卓别林”。卓别林只是实现本课目标的一个载体,在这节课中却变成了本课的重点。这样的引入不仅混淆了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和重点的把握,更是忘却了信息技术自身的学科目标才是课堂教学的导向这一宗旨,舍本而逐末。因此,我们须正视课堂引入的地位及功能,让其作为一个载体,顺利地将学生度到新知的彼岸。

 四、基于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引入具有“延伸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在引入环节展示优秀作品时,作品本身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不断让学生透过作品去感悟技术的广度和技术所创造的价值,从而产生创作的灵感和探究的动力。

【案例】:《美化文章》教学片断

师:(出示小报、贺卡、书签、对白场景设计等素材)

生惊叹。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书本上,这些东西随处可见。他们是用什么软件制作成的呢?

生:WORD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其中的精髓。

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不应该停留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而应走在学生的前头,促进和推动学生发展。本节课教师所展示的素材不是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就能制作出来的,它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学生学习了本课知识后,还只能做些简单的“雏形”,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规律,明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之后,学生对于“拓展知识”的探索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求知无终点,课堂无界限,学生不再是学你所教,而是学自己所学,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此看来,只有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于学生的兴趣所至,基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基于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来设计课堂引入,使引入具有“连贯性”、“生活性”、“导向性”和“延伸性”,才会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