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行动环节”教学的几点作法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20-12-09 14:36:24 点击数:
《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行动环节”教学的几点作法
长海县小长山岛镇中心小学
从教学《品德与社会》到现在的《道德与法治》已有几年的时间,“感明行”教学模式的使用也是从《品德与社会》教材开始延续到现在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应该说目前对教学模式的使用仍然做不到熟练到位,还有很多模糊的地方。我觉得当初选择使用这一模式不是固化我们的教学流程,而是结合学科的特点和这一学科人员变化大的实际,为更好落实教学目标而选择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要求我们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用道德滋养法律,用法律支撑道德。我们模式中的“行”便是用明白的道理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习惯,养成守法意识,明晰行为规则,自觉遵法守法,下面谈一谈自己落实“行动环节”教学的几点作法。
一、通过规定、条约等督促学生行动
一些规定或条约如果来自学生的亲身参与,落实起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我经常在明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让学生制定相关的规定或条约,更好地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教学《班规重执行》《少给父母添麻烦》等课时,在学生掌握制订班规的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目标提出相应的规则和要求,并在采取措施督促学生遵守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修改。由于这些过程都有每个学生亲身参与的身影,所以学生遵守班规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就比较高。
二、通过知识宣传引导学生行动
学生学会“怎样做”的前提是学生首先要知道应该做什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相关知识,还应通过积极“宣传知识”等形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强化,同时将知识让更多人了解,从而为引导学生行动奠定基础。
如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我要求学生将所学习的烟酒的危害、毒品的危险、拒绝危害有方法等相关知识和资料以手抄报、板墙报和广播等形式进行法治宣传。通过宣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烟酒及毒品危害的理解,以此来引导学生拒绝烟酒和毒品的行为。
三、通过讨论辨析导行
正学生被动地听讲,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为5%,而通过讨论、实践,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分别为50%和75%。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在课堂上,只要是学生自觉参与讨论和亲身实践的活动,就会从中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
如教学《正确认识广告》一课时,在学生感知和明理的基础上,明白广告从内容、形式、时间和形态上都无所不在的,明白商家为什么要做商业广告之后,引导以“广告里说,学习不好是由于记忆力不好,所以要使用增加记忆力的某某学习枕。你认为呢?”为话题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逐渐明白:很多广告都会把商品夸得十全十美,提高学习成绩最终要靠努力!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广告的认识和购买产品的正确行为。
四、通过明理导行
晓之以理是导之以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要以理服人,并从“讲道理”开始,让学生充分掌握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我想这也恰恰是我们使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记得大长山小学孙老师上了一节《从塑料说起》一课,在同学们充分了解了最伟大的发明和最糟糕的发明这对矛盾之后,明白塑料产品广泛充分使用也给环境带来难以治愈的污染,这也就为学生落实限塑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也就把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总之,行动环节是《道德与法治》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应该落实好教学模式中的“行动”环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