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体育 > 学科资源

健康体能之耐力素质理论基础

发布者:cj_yaosen   发布时间:2020-11-11 15:13:33   点击数:

 耐力训练包括心肺耐力训练和肌肉耐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不同的耐力训练内容。
  一、针对心肺耐力
  青少年耐力训练不同于成年人,由于身体器官发育并未成熟,耐力训练方法也会有所区别,不能完全套用成年人的训练模式。从生理和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要优先发展心肺功能,而后发展心血管功能。
  主要原因是青春期年龄阶段少年群体,心脏肺部等器官发育尚未健全,容量体积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耐力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心肺容量的增加。在青春期后,身体器官发育趋于成熟,可以承受更大强度训练产生的乳酸,并且可以快速的将其分解。
  青少年注意力有限,易疲劳和倦怠,前期训练需要十分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和心里变化,主要以游戏为主,提高青少年参与度和趣味性。因此在耐力训练中要区别对待和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地安排练习的强度、重复次数、休息间隙的时间。
  一提到耐力训练便想到让学生去跑步,其实无效的跑步,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对于心肺耐力训练方法,我们可以用:
  1.持续训练法:一般采用25%~60%的负荷强度,多次重复,直至达到极限。具体次数因负荷强度不同而异。重复组数视运动员而定,一般组数不宜太多。应避免用组数去弥补练习的重复次数不足。

  2.间歇训练法:组间间歇时间可以从30秒到90秒或者更多,练习时间较短(如20~60秒),并且完成几组练习之后,需要达到疲劳积累的目的,那就应该在工作能力尚未完全恢复时,进行下一组练习。
  3.循环训练:将人体不同肌群分别参与工作的6~10个练习按一定顺序排列,运动员连续地依次完成各站规定的练习。短时间间歇后,再做下一组,根据专项比赛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一组练习负荷的大小,可分别选做3~10组,从而使不同肌群的力量耐力得到发展。一次课做3-5组,组与组之间可以慢跑作为间歇。

  二、针对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
  众所周知肌肉力量的增长依赖于一定负荷的科学训练。运动负荷合理程度直接影响锻炼效果。影响负荷的因素主要有五个。
  1.强度
  即负重抗阻的大小,一般讲,用极限负荷85%以上的重量为大强度,60--80%为中等强度,50%以下为小强度,通常以竭尽全力只能做1-3次的重量为大强度,6--12次为中强度,15次以上为小强度。
  2.组数
  一般4组以下为少组数,4-8组为中组数,8组以上为多组数。
  3.次数
  一组中的动作重复的次数,通常以1-5次为少数次数;6-12次为中次数;15次以上为多次数。
  4.密度
  指每组之间休息时间的长短。间歇时间达2-3分钟为小密度;1-1.5分钟为中密度;每组间歇30秒以内为大密度.
  5.动作速度
  指动作快慢,据研究,快速对发展爆发力有利,混合速度对增长力量有利,而慢速和中速则对发展肌肉有利。要根据锻炼的目的任务不同进行负荷因素调节,发展爆发力,增加肌肉体积,或增长肌肉耐力削减脂肪,其练习中因素也不同。
  肌耐力训练不同于其他力量目标训练,不需要很强的爆发力,也不需要最大力量,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前期多以自重的周期性重复动作,来提高肌肉耐力,循序渐进增加负荷和动作难度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