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发布者:cj_xiaoping 发布时间:2020-06-15 15:17:21 点击数: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长上小学 赵丽娜
音乐教育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但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过于强调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学生学习是一种机械式的模仿过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应加强探究性和创造性活动,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小学音乐教学中,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敢于表达和释放个性的宽松环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学生才能大胆地去想象和表现,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例如:高年级的学生相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更喜欢流行音乐,可以让学生课下收集、整理自己喜欢歌曲的材料,开展“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等小活动,然后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喜欢的歌曲,介绍歌曲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说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音乐教育中的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语言对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能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想象的条件和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促进他们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和创造。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要求用声音编织故事的活动课,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带入到相关情境当中,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然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自主编排,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管弦乐《龟兔赛跑》欣赏课中,主要以单簧管和大管阐述,分别表现了兔子和乌龟的形象,学生通过辨别乐曲中出现的乐器音色,想象故事情节,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演一演,编一编,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音乐里,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不仅释放了他们爱动、爱玩、爱想象的天性,还能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作欲望;还可以通过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创编,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音乐教学多以情感激发为主,旋律比较简单,歌词容易记住。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即兴创作的机会,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总之,没有思维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也就没有创造力,通过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和想象,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采用多元的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自信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初期,其个性已经呈现出雏形,对小学生的音乐培养,可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审美水平,帮助其个性发展,而及时有效的激励评价能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自信与动力。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发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和自我学习,进而养成创新的习惯,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气质和学习能力等特点,实行分层评价、个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克服传统观念对学生个性的束缚,挖掘学生的个性和音乐潜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音乐领悟能力较好的学生,对其制定较高的评价标准;而对于领悟能力较低的学生,需根据其特长,为其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与实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