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20-06-09 14:26:09 点击数:
摘 要:信息技术课因其学科特殊性,教学中存在很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技术的传授,也应关注学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就一些上课现象探讨存在于学生中的德育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教育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违反各种纪律的现象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有什么深层的思想原因?作为老师,我们如何正确地加以引导并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生“技术”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
现象:
一群孩子追逐打闹着嘻嘻哈哈地从南楼教室拖着像哈雷彗星一样的尾巴慢吞吞地向计算机房的方向走来。路队秩序天天在讲,上课纪律时时在谈,但孩子们置老师的“谆谆教诲”甚至批评于不顾,依旧我行我素。老师到班级去带队,你走在队伍前面,后面的同学不老实,你走在队伍后面,前面的同学搞小动作。
走廊阳台的花丛中又出现了几双学生丢下的鞋套。“又是鞋套!”顿时我心底窜出一股无名怒火,因为手里已经捡到好几双学生乱丢在楼梯上的鞋套。几乎每节信息技术课上完,我都会叮嘱学生不要乱丢鞋套,但还有个别学生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依旧……
这些要学生注意的事项老师们几乎都强调过,信息技术课上课纪律、上机守则也都在课堂中组织多次学习,并且打印下发到各个教室张贴,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情况呢?通过与信息技术老师们交流,普遍反应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几乎每个学校都是这样的!现在的学生怎么啦?学校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为什么学生还会出现这些不文明的举动呢?而且这种举动在“副科”课堂中的反应比在语数外等“主科”课堂要“强烈”得多。看来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占领“副科”这一领地,把副科课堂作为开展德育的阵地。那么,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怎样渗透德育呢?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家长、学校和一些老师的心里,学生所学的学科是分三六九等的,并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偏见灌输给了孩子,造成了学生对于上像信息技术这样的副科总是吊儿郎当,对于科任老师的批评也是无所谓,敢在课堂肆意妄为。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加强引导,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资源优势从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向学生阐述这一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通过鲜活的事实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确有用,的确有必要好好学习。只有从心理上改变对这一学科的态度,才能在行为上产生变化。
二、教会学生尊重别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很自信,也不乏个性张扬的学生。有的学生目空一切,无视别人的尊严,别人跟自己有不同就嘲笑别人不对,别的同学的意见,总不能认真倾听,缺乏尊重别人的意识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比如组织学生搞小组创作作品评比,有些组就形成不了合力,学生之间闹情绪,有的学生甚至想:做不好拉倒,反正我们组又不是我一个人。到最后作品出不来,老师问起就互相推诿指责,总是别人的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加强教育引导,在教技术的同时教会学生应该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树立集体荣誉感、学会交流与协调。
三、告诉学生真实的世界,合理的疏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常的生活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网络是开放的,它拉近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人们的各种思想在网上剧烈碰撞,现在学生所接受的已不再是从前人们所只能在一些主流媒体上获得的信息。我们教师所宣讲的“道理”,揭示的“真谛”,有时跟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是有距离的,可能在一些学生看来这些“说教”是那么的可笑幼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甚至在他们看来只有在“酝酿后饱含深情的”演讲中才有,我们的教育有时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学生在网络上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平等、不公正的事情,可能就觉得与之受到的教育相左,心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由此滋生一种报复心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的就表现为把别人辛辛苦苦做好的作品删除、把计算机线缆偷偷拔掉、把机子“搞瘫痪”等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除了加强常规的管理力度外,更应从学生心理的层面去教育。我们在学生面前应该承认社会的复杂性,并合理分析问题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教会学生以积极正常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渗透。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材的德育内涵,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从小处着手加强学习行为习惯等的规范与引导。平常抓,抓平常,把信息技术课堂作为德育的阵地进行形式多样的德育,在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心灵也能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