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体育 > 学科资源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在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者:cj_yaosen   发布时间:2020-05-23 15:07:11   点击数: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在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指导全市各中小学校科学、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学校体育工作,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照《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重要意义
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和目标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有序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对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免疫力、疏导心理焦虑,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卫生习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学校要充分发挥体育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总体要求
1.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把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精准落实到体育课、大课间操及课外锻炼等各环节,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与健康。
2. 科学开展体育锻炼。一校一策,一班一策,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遵循体育运动规律,认真落实体育课程计划,切实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内体育锻炼时间。
3. 积极巩固居家锻炼成效。加强线上线下的有机衔接,通过家校协同互动、居家锻炼指导、居家锻炼展示等活动,引导居家锻炼常态化,动员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经常指导和监督,共同提高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与健康水平。
4. 严格执行疫情期间暂停恢复学校体育单项赛事、综合性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等相关规定。鼓励学校开展网络远程学生体育“云”竞赛和“云”上运动会。
5. 创新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学校要加强健康教育教学和实践,做好健康教育科普工作,引导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广大体育老师要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加强自身学习,创新健康教育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传播健康的理念与知识,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习惯。
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安全至上学校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应急预案,并对学生返校的身体状况做好摸底,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中和参加课间操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反应有一定的预判。开展活动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保持安全间隔距离,人员不得聚集;场地(所)、器材、教具须按防控要求进行消毒。
2.关注差异,注重实效关注个体差异,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学生居家锻炼和实际健康情况量身定制锻炼内容与方法。恢复阶段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主要进行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注重实际效果。
3.科学设计,循序渐进。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计划和大课间活动方案。要在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起点练习中把握好强度的合理控制保证运动量适度、循序渐进,切忌运动过量、过猛,运动以达到轻微出汗即可,避免让学生大汗淋漓。
具体意见
一)区市县(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
各区市县(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学校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及时研究制定本地本校体育复学复课工作方案,同时把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体育教研员、体育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学校体育课、体育大课间、体育训练和居家锻炼等活动的指导和检查,确保常态下体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学校
学校要重视对复学后学校原有教学模式、现有教学条件、学生体能状况、年级班级差异等情况的诊断评估,制定分时、分批、分期、分项分区域的体育教学计划和大课间活动方案,合理组织精准施策要加大对体育教师备课、上课、组织大课间活动以及开展教研活动的管理和考核力度,坚决杜绝以各种理由随意停止体育课和校内体育活动的现象发生。
(三)教师
体育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居家锻炼的情况,科学评估学生现有的体能状况和运动能力,精心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以恢复性体能、简单类技能学练为主,随着学生体能的恢复再逐步提高难度强度;练习形式以独立学练为主,避免近距离肢体接触的对抗性、合作类学练;学习评价要突出健康知识、纪律、规则、卫生、安全以及居家锻炼的效果等方面。做好课内外联动,适当安排体育家庭作业。
要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访问观察指导,课前应提前到达上课地点等待并有序引导学生到指定区域上课;课中应合理把控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要特别留意特殊学生的身体情绪状况,密切关注学练动向,加强运动负荷监控,发现学生身体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做好应急处理;课后应及时提醒运动后的注意事项,有序组织学生返回教室。教学全过程要防止扎堆聚集
(四)学生
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行为和卫生习惯。要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现状,选择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积极加强体育锻炼要自觉保持安全距离,遵守不追逐打闹、不拥抱的规定,重视热身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要在老师指导下学会自我控制运动负荷生病或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要主动及时告知老师,并停止参加体育活动
(五)体育课
体育课要采用全时段、分区域、错时错峰排课等方式保障开齐开足课时,科学、有序、合理、有效地组织好教学过程。
1.课前:
(1)根据教学任务,提前选择好合适的教学场地。体育课安排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运动场馆。体育馆等室内场所建议增加强制通风。
(2)做好课前检查与考勤记录(含场地、器材、学生身体状况),认真组织学生做好热身准备活动,确保符合疫情防控和教学全过程安全要求
2.课中:
(1)不密集站队,学生之间间隔距离建议1.5米以上。
(2)避免进行身体直接对抗性和接触性的体育活动,建议选择健身走、走跑结合、慢跑、跳绳、踢毽、武术、八段锦、广播操、健身操、健身舞蹈等形式的恢复性体能练习项目学生整体行进时建议采取一路纵队,前后距离建议在1.5米以上;如确需并排行进时,前后左右间隔建议在1.5米以上。
(3)技能类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易学,避免选择需他人协作完成的技术动作。
(4)教学组织不提倡采用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活动时不闲谈,避免面对面说话。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的距离建议1.5米以上。
(5)运动强度及密度在复课初期可以降低,根据学生情况逐渐调整。
(6)合理使用器材。器材尽量不交换使用,器材使用前后要消毒。
3.课后:
(1)做好放松整理运动提醒学生及时休整
(2)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洗手消毒工作。
(六)大课间操与课外活动
1.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改革大课间与课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内容安排个人自主完成的练习动作为主可参考体育教学提供的选择内容,不宜采用互动或其他不利于疫情防控的锻炼项目和方法。练习密度与强度的安排应符合学生实际,逐步提高。复课初期,不提倡组织统一距离、统一速度的集体跑步。
2.应确保学生之间间隔距离达到1.5米以上。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场地实际,对学生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最大化安排,控制好学生密度,场地不足的学校可采取分批错峰进行。各学校制定场地、器材、时间练习内容和活动要求等具体安排表
(七)体育备考及训练工作
一、初二年级的体育备考以及高二年级体育学业质量水平考试需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注重全面发展多样化学习,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循序渐进提高训练强度。初三体育过程考核要按规定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初三体育特长、体育专业考生全面评估自身情况基础上,利用学校资源做好备考准备学校可为考生制定训练计划
(八)科学佩戴口罩
学生应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校园内学生在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情况下不需佩戴口罩。口罩佩戴应遵循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原则。学校要告知家长不要盲目为学生选择N95口罩,学生上体育课、体育锻炼允许佩戴N95口罩学生做剧烈运动不宜佩戴口罩,此举可能会引起缺氧,造成意外。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