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人格健康“助力”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20-04-21 15:02:03 点击数: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在这个疫情肆虐的假期,难得沉下心来利用一周的时间静心潜读了孙晓云教授著的《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一书。书中以“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一话题为开篇,阐述了当代家庭教育的背景、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阐述和论证了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开展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的紧迫性。触人深省、引人深思、震撼着众多父母和教育者的心灵。
对于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孙教授是这样诠释的,“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是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能充分发挥潜能的; 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对照此标准,想想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多少人能具有这些良好的健康的人格呢?大多数孩子都是被迫学这个、学那个,报这个班、报那个班,连报考自愿都要受到家长的限制。家长们也都是苦口婆心的打着“为了你好”“你还不懂”的口号,把着“选择大权”不放,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诸多的干涉、阻挠。每天关心的只有你学习咋样,你成绩多少,而很少有家长真正的关注孩子你喜欢学什么,你今天快乐吗?你与同学相处的怎样?等等。虽然现代的社会强调的是知识、信息、技术,需要孩子去不断的学习、充实。但前提是我们不要忽略了孩子客观自我的认识和肯定,抑制孩子自主探索的求知与渴望。这些“操不完的心”“伤不完的神”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无论作为教师的我、还是作为妈妈的我,都要秉承“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的理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他们的人格健康“助力”。
谈到“习惯”,相信大家的脑中都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而孙晓云教授的“习惯论”则是“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 是的,幸福人生的基础是源自良好的习惯,不管是美好的品德,还是较强的学习能力,都是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有了好的习惯,才会有幸福的人生。每一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的失败就败在不良习惯上。大家还记得一个我们听过多次的案例吗?有人向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教:“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说:“是在幼儿园。”提问者一下子愣住了,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科学家耐心地回答说:“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用过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不说谎话、要诚实;做错事了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谁也没想到,在我们平时看来最平常的行为习惯,却成就了这位科学家最辉煌的事业,这位获奖者的一席话是多么地耐人寻味啊! 可见,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而良好习惯的深化和整合又能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无独有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小时候曾患有口吃,他3岁的时候说“爸爸”“妈妈”都很吃力。有一天,小丘吉尔躲在教室角落里又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老师看到后很生气地问他:“丘吉尔,你在干什么?”丘吉尔被吓了一跳,他急得小脸通红,可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老师看到他这个样子,更生气了,大喊道: “你把你家族的脸都丢光了,将来你只能做个可怜的寄生虫!”小丘吉尔急着反驳说: “不!我我我我要做个......做个演讲讲讲家!”他的话还没说完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放学路上,一群同学追上来,他们围住丘吉尔,嘲笑他说: “你连一句话都讲不全,还想当演讲家?”“就是啊,做梦去吧!”同学的嘲笑让愤怒的丘吉尔下定决心从此立志要当一名演讲家。于是他每天对着墙上的大镜子练习说话,正是这一习惯让他成了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讲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用他顽强不屈的精神带领英国人民抵抗纳粹侵略,直至迎来最后的胜利曙光。或许正是丘吉尔感受到了习惯对人格的影响,在他给儿子的信中,他引用了父母对自己说的话:“你应该养成好习惯,因为好习惯会构成人的性格。”在信中,他告诉自己的儿子:“优秀品质的形成是有意识地付出,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的结果,它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直到变成一种习惯。”
总之,老师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行为学习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资源”,为人师、为人母的我们要多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理论、分析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摈弃以往“想当然的育人模式”,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一书为指引,健全自身的健康人格,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行为,努力成为“合格家长”、“优秀老师”,成为孩子的人格健康“源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