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使用学习故事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19-12-13 15:38:43 点击数:
“学习故事”一词来源于新西兰,是玛格丽特·卡尔和她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展而成的一种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一经提出就广泛用来帮助教师观察、辨认幼儿的“哇时刻”(哇时刻也称魔法时刻,即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出现的精彩瞬间。学习故事将此瞬间做为教师观察分析的现象,进而进行观察记录,完成幼儿的学习评价),解读并支持幼儿的连续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轨道记载保留。学习故事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幼儿,评价内容广泛,如技巧、常识、目的、立场、策略、动机等智力和非智力元素,这些评价内容被统称为学习心智倾向。
学习心智倾向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学习品质相类似,学习心智倾向根植于幼儿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是个别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彼此回应的联系。它强调情境和社会文明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示为学习者对环境的一种有意识地选择,并予以回应、坚持、探索来建构自己的学习,观察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幼儿的优势,并给予鼓励,基于此来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学习故事的组成因素
学习故事不仅是一种评价幼儿的方法,更是一种教养幼儿的观点,它是观察者以非参与观察的方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须要观察到幼儿的“哇时刻”,然后解读与分析这一时刻,最后根据分析成果,为幼儿提出力所能及的成长其学习心智倾向的策略和方法。所以,注意、辨认和回应是构成学习故事的三个步调。
注意是教师对幼儿学习行为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幼儿做了什么,并对现实行为和相应情景完成的描写。通过撰写故事或拍相片的方法,纪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哇时刻”,而“哇时刻”可以反映出幼儿的某种或者几种学习心智倾向。
辨认是教师对幼儿学习行为发生的背后原因进行解读,经过分析、评价、反思,判断出幼儿在这一情景中表示出的有益的心智倾向或学习品格。
回应是教师根据对幼儿学习行为的解读,基于幼儿的潜能、兴趣及优势,帮忙幼儿制订进一步的学习打算。
二、学习故事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使用
学习故事所具有的奇特的评价视角和评价方法对很多国家的早期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它具备崭新的儿童观,能在关注幼儿学习过程的同时,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和学,发挥自身优点,补充自己的短板,培养与促进自己的专业能力。
1.幼儿教师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大部分教师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通常认为,幼儿因为年龄小,所以他们操作的能力匮乏,并且对于成人意识与能力短缺,无法独立完成一件事,需要成人的帮助与照顾是普遍现象。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会在各个方面努力做到“完美无缺”,以此来“保护”幼儿,不让他们有受到一点伤害的可能。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给予,不一定就是幼儿真正需要的。幼儿是自主成长的个体,这是幼儿与成人成长不同的地方。幼儿的成长是自发的,是不需要外界帮助的,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行为。他们的发展过程将是我们思想宝库中最珍贵的资料。“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这是学习故事所提倡的儿童观,它坚信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强大的,有能力,有个性的学习者,需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学习心智倾向。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发现幼儿、了解幼儿、从而尊重幼儿、支持幼儿,承认幼儿的独特价值,并认为幼儿具有与成人同等地位的价值,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2.幼儿教师需重视幼儿学习心智倾向的培养。玛格丽特·卡尔在《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中提出:学习心智倾向是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倾向和学习能力的结合,是“一整套和参与有关的机制,一个学习者从中识别、选择、编辑、回应、抵制、寻找和建构各种学习机会。”教师需要掌握注意和识别两大技能,并为幼儿制定下一步计划,使他能够在准备好、主观愿意,并具备能力的情况下参与活动,以此发展幼儿的自信,使幼儿能面对各种挑战。所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帮助幼儿探索未知的能力,设计幼儿愿意参与活动场景的能力,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优势的能力。
3.幼儿教师需提高自身的观察力。观察是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下进行的,幼儿教师观察的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只有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才可以真正了解、深入理解幼儿的某一个学习过程。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才能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下一步地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有效指导。学习故事是对幼儿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的叙事性评价方法,它主要是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哇时刻”,而“哇时刻”的观察视角与平常的观察视角不同,它需要教师发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长处、兴趣和能力,关注他们的学习心智倾向。这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才可以准确评价幼儿,因此,重视观察幼儿学习过程,提高观察能力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