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特色与创新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9-10-29 08:40:38 点击数:
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特色与创新
分区县开展基于监测结果的改进《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已于近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正式发布。为便于公众更好地了解监测报告的产生过程,现对监测工作的相关情况和主要特点作出如下说明。
一、立足中国国情,依据课程标准研发指标和工具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不同于国际大型教育测评项目,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开展,监测指标体系和工具全面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准确掌握国家课程标准执行和落实情况。
除了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外,我国监测在研制监测标准和工具过程中,还系统分析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深入教育一线进行广泛调研,并在正式监测前开展多次试测,以确保监测指标和工具符合教育教学实际,有广泛的适切性,能全面准确评价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状况。
二、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导向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要求。我国不仅将语文、数学、科学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学科,还将德育、体育、艺术纳入监测领域,监测学科领域涵盖面广泛,凸显我国监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同时,我国监测坚持能力导向,重点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查,逐步引导全社会和教育系统优化培养方案,致力于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所有学科和领域测试中,都强调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测试;在体育、艺术监测中,强调运动、演唱、绘画等表现能力的测试。
三、注重对教育质量关键相关因素的监测,找准质量提升的着力点
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不仅注重对义务教育质量状况进行测查,还注重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论证和选取义务教育质量相关的指标过程中,梳理分析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查阅和系统分析最新研究进展,认真研究我国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现实突出问题,重点关注六个监测学科领域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为教育教学改进和质量提升提供着力点。
以科学监测为例,除了对学生科学学业表现状况进行测评外,还对课程开设、作业时间、教师学历、探究式教学行为、教育教学资源使用等进行了调查,寻找对学生学业表现可能有影响的关键因素,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例如关联分析发现,教师探究式教学水平与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有密切关系,以四年级为例,与探究教学水平低的教师相比,探究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所教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高9.7个百分点,达到优秀水平的比例高12.7个百分点,在八年级物理、生物、地理也存在同样规律。
四、汇聚多学科、多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参与监测工作
监测中心通过搭建开放的平台,有效整合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资源和力量,为做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2015—2017年第一周期监测过程中,邀请了千余名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政策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地方教育行政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等参与相关学科监测指标的选取、监测工具的研发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组建了500余人的监测视导员队伍,参与监测实施的监督与指导;邀请了2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机构的40余名海外专家,为监测提供技术咨询与专业服务。通过汇聚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力量,有效保障了监测事业的专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五、采用先进测量技术方法和信息手段,结合监测实际加以创新
在监测工具的设计中,考虑到测试内容的广泛性和学生作答时间的有限,同时为了防范作弊行为,采用矩阵取样设计的方式,同一学科使用多题本;为解决不同年度学生学业表现的可比性问题,采用了测验等值技术,将不同年度学生学业表现转换到同一把“尺子”上进行衡量,这样就可以进行不同年度学生表现的比较,实现对学生学业表现状况的纵向追踪分析。在监测抽样工作中,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将国际教育质量监测上广泛使用的“学校-学生”两阶段抽样方法改为“区县-学校-学生”三阶段抽样方法,既能全面掌握全国、各省的状况,又能大大提高监测的可操作性。在监测的技术手段上,采用电子化演唱系统测查了学生的演唱能力。测试时由学生现场演唱歌曲并实时上传至测试系统,基于人工智能评分系统,实现对学生演唱能力的自动化评分,很好地解决了大规模演唱能力测试数据采集和评分的问题。
六、构建严格规范的数据采集流程,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数据客观、真实是整个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及细化到分钟的工作时间表,明确每一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具体要求及时间节点,确保数据采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采用监测实施进展管理系统,对省、县、校的监测组织实施工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指导,并进行不同层面的信息汇总和跟进,有效提升了监测组织实施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组织视导专家对全国部分省份监测准备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督促和指导地方做好监测各项工作准备;由非样本校教师担任测试员,责任督学全程监督、巡视测试工作;测试开始前半小时拆封监测工具包和学生名册密件,在监测公示栏公布学生名单并接受监督;测试过程中通过QQ群、微信群、热线电话等方式,实时指导和监控测试情况。通过以上措施,使数据采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进行,有效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客观和真实。
七、创新结果应用方式,助力教育决策与教育教学改进
监测只是手段,改进并提升教育质量才是目的。监测中心基于监测数据撰写了不同方面的结果报告,提交国家教育相关部门,为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监测中心每年还为所有参测的省份和样本县(市、区)提供监测结果报告,并组织开展监测结果报告解读会,以帮助各地人员读懂监测数据结果、推进监测结果应用。如2017年9月,监测中心在全国分片区召开了省域监测结果报告解读会,全国32个省级单位及其所有样本区县参加了解读会。此外,还为部工作提供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