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探究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19-10-25 08:41:00 点击数:
中小学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探究
摘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美术学科;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近几年逐渐被广大师生认同,并在中小学课堂中广泛应用,成效也比较显著。这种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师生从中受益匪浅,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美术课堂亦是如此。
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小组成员围坐而不交流,或者交流而不议正题,还是各行其是;
第二,教师对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不是为了通过这样的学习形式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而是为了迎合或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这种学习模式;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不科学或分组不固定。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在分组时都是按学生的座位情况临时分组,没有固定小组,每个小组学生之间没有沟通和磨合的过程,学生之间缺少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实践环节中的合作任务难以高质量完成;
第四,教师对各小组在合作学习时的要求不够细化,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对于自己负责、承担的任务不明确,成员之间缺少配合,所以,在讨论合作学习中,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特别是在美术课的实践环节,这种问题更加凸显。如小组成员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对于本组将要创作的主题、内容没有达成共识,打算做什么,怎么做,谁负责完成什么,谁进行反馈等一系列的学习任务没有很好地规划,最后导致有的学生手忙脚乱,有的学生无事可做;
第五,对小组合作的内容或讨论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在课堂中,经常可以见到有的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太过随意,不具备合作学习的意义,要么问题太过容易,缺乏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没有讨论价值,讨论过程缺少争议、碰撞和生成;要么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也失去讨论的效果,造成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这样的交流最终只能流于形式,也会挫伤学生合作的热情;
第六,讨论但不反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需要有代表进行汇报性发言或对合作作品进行阐述,代表需要对自己小组交流讨论的结果或创作作品进行反馈或阐释,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同时,师生评价也应该及时跟进。很多教师在小结环节中,自己直接说出结论或随意提问,学生各自述说自己的观点,完全和小组合作学习脱离开来,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
二、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对小组成员的组合和形式进行优化
根据平时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搭配,人数以4~6人为佳,人数过少在合作过程中会缺少合作氛围,人数太多则任务不易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
2、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及问题设计进行优化。
第一,在学习内容和问题上,应该将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第二,问题要难易适中,要有讨论价值。
第三,问题要有层次性,使学生感兴趣。
第四,问题要有探索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分配的有效性
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进行深入和细致的分析,对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如在美术课实践环节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合作要求:谁负责画?谁负责剪?谁负责贴?谁负责写?谁负责展示?只有明确了各自的任务才能使合作变得有效
4、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时间的有效性
根据内容来定,如研究问题一般可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动手实践的学习内容则需要给学生相对比较长的时间,便于学生思考或表现
5、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要科学化,评价对象不仅要面向小组也应面向个人,评价角度还要全面,形式多样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增强小组的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6、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抹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等组织安排各小组成员,对各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制订相应的小组制度。其次,教师必须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有合作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探究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也可以使美术课堂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在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