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段式美术教学模式”的理解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19-06-26 10:37:11 点击数:
对“五段式美术教学模式”的理解
—一小学美术《奇妙的爬行》教学反思
长海县四块石小学 王娇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五段式教学模式”是我们教研员在今年开学的时候重点梳理出来的,她把我们引领进这个教学模式,让我觉得对美术课教学的把握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之前在我的教学中,主要是结合普育学校和自己学校制定的模式进行摸索和探究,没有把模式展现的淋漓尽致,自从运用了“五段式教学模式”我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升。就以我今天所上的《奇妙的爬行》一课结合“五段式模式”来谈一谈。
“五段式美术教学模式”即为:初步感知——深入探究——具体分析——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教研员指出,此模式也可拓展为七个方面(“初步感知”之前可以加上“激趣导入”环节,在“展示评价”之后进行“拓展延伸”环节,这样会使教学流程更加具体完整)
首先,在“激趣导入”和“初步感知”环节,我用小小的魔术手段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引出爬行的奇妙进行点题。会爬的动物是泛指任何一种具有爬行本领、伏地而行的动物,帮助学生认识广义的爬行动物不仅有昆虫类,还有两栖类、爬行类等。在此基础之上用模仿去感知动物们的爬行。
其次,出于天性,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动物。在“深入探究”环节,动物们形态各异的外貌和姿态不一的爬行动作,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起无限的奇妙遐想。这就能引导孩子去探究动物们爬行时候的动态,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小瓢虫为例加深学生的探究结果。
在“具体分析”环节,我把重点放在观察和装饰花纹上。学生们已掌握了正确观察动物、发现其特征和大胆的表现改变花纹的方法。分析自然事物中蕴含的美术元素,引导学生用概括形状的方法表现动物的花纹。
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以独特的视角去表现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我借住视觉影像微课为学生创造出无穷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创作环节充满了兴趣。
最后“展示评价”环节我打破传统的展示形式,以手机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展示,将学生作品以照片形式呈现出来,除了展示学生的创作功底之外还把孩子的想象力融入进去,创设了奇妙生动的展示情境,突出强化了“奇妙”这一主题,学生欣赏的乐此不疲。
一节完整的课堂除了帮助孩子解决重难点之外,培养他们的情感目标也是非常高重要的。正如《美术课程目标》中提到,“美术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这就是我走进模式后的个人“修行”结果,从中收获的太多,为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