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短笛》欣赏教学反思
发布者:cj_xiaoping 发布时间:2019-06-11 14:07:20 点击数:
《牧童短笛》欣赏教学反思
广鹿岛镇中心小学 孔春萍
“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6段!”
“8段!”
我懵了。教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听到这么奇葩的答案。我忍不住想说:“还10段呢!”控制……
这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第一主题是:3.2 35 | 235 321 | 65 61 | 5……
第二主题是:02 16 | 12 16 | 12 1216 | 5621 6536 | 5 ……
第三主题是:3.2 3235 | 235 321 | 65 6561 | 5 ……
在欣赏之前,我按照教材中呈示的三个主题旋律分别在钢琴上演奏并讲解,让学生随琴模唱,结合画旋律线的方式感受旋律清新、流畅的线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主题旋律有何异同。显而易见,第一主题和第三主题非常相似,但音的多少有所不同,这在创作手法上叫“加花变奏”,我跟学生一起对比找出了增加了哪些音。在经过这些“前奏”之后,进入了乐曲的完整欣赏,本以为学生能够毫无异议地分出三段来,没想到……
我脑中迅速搜寻原因,究竟为什么学生会分出这么多段来,结果,我给不出自己理由,只好寄希望于学生之口。
“谁能说说你分段的理由?”
刚才那个说分六段的学生再一次坚决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分六段。”
“你是怎么分的?”
看你怎么说,我心想。
这个学生支支吾吾的说不明白。四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足以独立组织语言来表述这样已经停止了的目前比较抽象的音乐,但他如此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分段,一定有他的理由,也许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他能够指出分段的节点。于是我顺势开始了第二次完整的聆听。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乐曲,究竟可以分为几段?请在你分段的节点静悄悄地举手示意。”
这一次,除了钢琴曲声,教室静悄悄。每个人都在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希望自己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开始乱七八糟频频举手了,有的频率很高,有的很久才举一次。哦!我明白了,原来有的学生是把每一次的主题第一乐句的出现都作为一段了,怪不得能分那么多段呢!我忍俊不禁。
欣赏完,学生开始陆续说自己的分段意见,这次,有人分对了。
“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说。
紧接着,我给学生讲解了如何放眼乐曲的整体,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情绪的变化和对比,作为分段的依据,而不是仅仅针对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来分段,那是乐句,而不是乐段。
明白了、释然了、笑了。
如果我脱口而出了那句“还10段呢!”,估计这个学生再也不会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