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信息技术教研 > 学科交流

解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9-06-03 09:13:57   点击数:

 

解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坚持以启发式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反对灌输式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基本目的,反对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经过多年的探索,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加注重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贯彻教学的启发式原则,采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整体上呈现出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参与、体验和感受的良好氛围。
(一)教学理念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
我国的传统课堂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处于随知识积累的随机发展、无规划状态,属于以知识为本或者知识至上的“知识课堂”;课程改革提出三维课程目标,课堂教学中倡导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以人的发展、生命成长为本的观念转变的体现。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阶段还大量增加了选修课,突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关注个性发展需求。
(二)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对“学”与“教”关系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也随之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先教后学”和“先学后教”。长期以来,“先教后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课堂中占主导地位;“先学后教”则是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为了革除“先教后学”的弊端而逐渐嬗变、建构起来的,这种模式符合学与教的心理。在很多地区,学校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了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辽宁丹东凤城六中等教学改革典型。例如,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活动的主要流程是: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显然,这些探索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凯洛夫教学模式的全面颠覆。
(三)从教师教授为主向师生、生生互动为主转变
随着教育价值取向的时代变化,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依次经历了“独白霸权一对话失语—对白互生”的形成过程。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处于强势地位,独霸话语权;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由于教育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起行为偏差,矫枉过正,出现了大量教师不敢讲授,更少有深层分析,浅显无聊的问答、讨论充斥着课堂;经过反思后,教师逐渐意识到教师与学生主体间的“对话”以及教师主体的自我“表白”应相伴共生。
当前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大量问题,例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仍然有大量课堂以“满堂问”替代“满堂灌”,课堂教学有活动没体验,片面追求模式化、为夸奖而夸奖,合作有形式无实质,探究的“泛化”与“神化”以及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
从学生学的角度看,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向积极的方向转变,但各种学习形式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开展不够理想。课堂和学生活动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改变,采用深层式学习方式的倾向性明显增强。
北京市为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做了很多努力。如,严格控制班额;在进入课程改革前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市级培训;建设了“社会大课堂”“蓝天工程”等一系列首都品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高中物理学科在全市范围积极探索基于课前学习诊断的教学整合模式,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方面取得积极实践效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良好示范作用。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