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的阶段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9-06-03 09:07:40 点击数: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的阶段
2001年,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梳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进程,可以发现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96- 1998):课程改革理念的萌芽及其酝酿。这一阶段的重要事件包括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调查,课程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逐步形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等。
第二阶段(1999-2001.6):课程文本及相关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验准备。这一阶段的重要事件包括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的论证,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及标准的公布,筹备新课程实验工作等。
第三阶段( 2001. 7-2004):义务教育课程实验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启动。这一阶段的主要事件包括全面启动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确定新课程实验的总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实验规模逐渐扩大,成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组”,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基地建设、组织对义务教育实验过程的评估和调研,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启动普通高中四省实验工作等。
第四阶段(2004-2007):义务教育新课程全面推广与高中新课程实验。这一阶段的主要事件包括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在全国全面推开、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等。
第五阶段(2007至今):新课程反思、新课程常态化、纵深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事件包括2009年在南京召开全国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2014年颁布《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的新一轮修订,并于2018年正式发布语文等20个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等。
第八次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变革。新课程实施正在为基础教育带来本质的、积极的变化: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明显增强,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品德与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显著发展,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巩固;广大教师在积极参与改革的实践中,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学校办学更具特色,更加关注学校教育与地域发展的密切联系,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各级教育行政和教学研究等部门在课程改革中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增强了管理、指导和实施课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