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明理”需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9-05-29 15:25:38 点击数: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明理”需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广鹿岛镇中心小学 杨洪妮
当今教育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而不断变化着,具有批判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在渐渐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小学《品德与社会》与《道德与法治》两学科的执教者也在不断探究本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浓厚的研究氛围中,全新的“感明行”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在整个模式中,“明理”环节的设置多为实现当课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孩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高效的“明理”,深刻的“明理”,教师如何科学地设计好当课的“明理”环节至关重要。
一、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融入了课堂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达成“明理”目的。
本课受教的学生为一年级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重,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关注一件事情,如何能让自己的课堂时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呢?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时看到这样一段话给了我很大启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因此,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中“通过观察、调查、交流、探究等实践活动,感受风的特征,能够辩证的看问题,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这一目的,我在“明理”环节专门选择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形式为孩子们介绍风的形成原因。观看之前,教师明确的给孩子们提出了观看要求,让孩子们带着任务、有目的的观看视频,孩子们看得很用心。看后孩子们能够很快的总结出刚才视频中介绍的内容,同时也明白了风的形成原因,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成功之处其一,就是知识点的呈现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够吸引孩子的视线。其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目的的提出难易适度,切中孩子们求知的需求,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求知,目标明确。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与勤奋思考的大脑获得知识,从而又让学生体验获得感、成就感。
二、关注每位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融入则更有益于学生“明理”,实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目标。
《读书十六观》中原文提到:“学问,就自家身上切要处理会方是,那读书底已是第二义。”其意为:学问,必须从自己人生最切要的方面来理解,那读书已是第二位的。虽然自身具备了人生的道理,然必须要亲身经历体悟过,才能懂得。学生个体较快社会化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课标中也提到过“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在执教《环境污染》一课时,为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环境污染与个人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在明理环节设计了请学生统计自己生活中一日丢弃的垃圾数量,并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数量统计,再进行课堂汇总。这一环节时间虽短,但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意义却很重要。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我在了解学生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遵循了学生的生活逻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不同学科的方式帮助学生广泛的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的课堂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应源于生活,必须做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帮助学生“明理”做好导行铺垫。
全新的课程改革倡导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与“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内容也必须做到与生活接轨,融入每个学生的经验。例如《环境污染》这一课中,教师教学中应用到的教学课件素材均来自实际生活,一些现象与问题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或正在经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有了跟深刻的体验感,也使得课堂学习内容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具有普遍意义。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切实的感受、深刻的了解,从而做到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理以心得为精”(金缨《格言联璧》),如果在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融入了学生的经验,他们就会在学习中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之“理”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真切,记忆得也会更加牢固、更加久远,行动得更加自觉、更加自然。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会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更加快乐与高效,也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身心轻松地明理,教师也可以心情愉悦的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