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音乐 > 专业交流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点滴思考

发布者:cj_xiaoping   发布时间:2019-05-23 15:14:29   点击数: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点滴思考

新课改以来,“欣赏”被列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其外延更大了,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依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认识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其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从学校教育的层面看,懂得欣赏音乐的学生必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而欣赏群体的增加必定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准;从培养人的层面看,试想我们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多数会欣赏音乐的人呢,还是培养多数音乐家呢?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前者。

马克思曾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欣赏能力是多么的重要,音乐的活灵活现或是黯然失色都在于听赏者的欣赏能力。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更谈不上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记得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吴斌老师曾说:对音乐教育的基本认识应定位在两个层面,就是“音乐中的教育”和“通过音乐进行教育”。那么我想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也应体现在“欣赏中的教育”和“通过欣赏进行教育”两个方面,这既是欣赏教学的途径,更是欣赏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所在。比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欣赏中的教育),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的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得到增强,音乐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欣赏进行教育)。

那么在欣赏教学中怎么样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中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 更好地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呢?对此,我也做了一些思考:

 

 

   二、优化欣赏教学的策略

㈠、围绕主题   重组教材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出现的,在学完一首歌后可以安排聆听欣赏相关主题的乐曲,这是常态的教学呈现。可是我在这里所说的是自己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定主题,然后从主题出发,打破册与课的界限,重新组合教材(在一些优质课或观摩课上会常用这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有以下几种重组教材的方式:

1、相关主题的重组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组合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奏乐器但是同一主题的音乐作品来做为欣赏的教学内容,如在一堂题为《走进舞曲》的音乐观摩课中,老师选择了《小步舞曲》(钢琴独奏)、《马刀舞》(管弦乐)、《青春舞曲》(声乐)来展开欣赏课的教学。

2、逐层深入的重组

多年前曾听过一堂非常优秀的欣赏课《感受回旋曲》,至尽还记忆犹新,它从听赏《波基上校进行曲》入手,直至创作《观潮回旋曲》,层层深入,展开教学,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上使在坐听课的老师无不赞赏这堂欣赏课的成功。

3、比较欣赏的重组

比较欣赏法是欣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它来重组教材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如《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放在同一堂课上欣赏,迥然不同的音乐会使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关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改很注重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确,挖掘地方乡土音乐资源并把它引进我们的音乐课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此,我们可以有两种做法:

把地方音乐资源做为独立的内容自成一课——如全国优秀课例《过碇步》,本人也曾经以《家乡的拨浪鼓》为题,组合了拨浪鼓音乐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上过一课,学生非常喜欢。

把地方音乐资源做为教材相关内容的补充——如在教学《白桦林好地方》一课后,可以组合一些反映我们家乡义乌特色的内容来拓展教学;在介绍戏曲种类的时候可以补充介绍流传在我们义乌的地方曲艺形式来教学。

㈡、把握主线   提升情感

1、以音乐为主线  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升华

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没有语义性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实践证明,音乐欣赏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它会不断的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想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以此做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2、以音乐为主线 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

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听赏丰富的想象空间,课标中描述“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这是培养学生个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张扬个性的体现,其前提之一就是要遵循“以听赏为主,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的原则。有专家如是说:“审美体验之音乐体验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音乐的感觉和感知,音乐体验极大地依赖于听觉识别、听觉联想和听觉记忆的能力,这种听觉的训练不是速记声学过程,而是有理解的听。”可见,强调“听”,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前提之二就是要遵循“尊重学生的理解,不用老师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不用成人化的方式代替学生的学习”的原则。

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一小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雪化了以后变成什么?”的回答是“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的老师偏偏说回答错了,应该说雪化了以后变成了水。这是一个发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例子,但在最具有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音乐学科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听赏音乐过程中,围绕着音乐这一主线,在听的过程中大胆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以自己独到和喜欢的方式去感受、体验音乐,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目的,这是我们音乐老师的职责。

3、以音乐为主线  强调音乐知识的深层内涵

低年级的音乐欣赏其重点是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中高年级的音乐欣赏就要从中去提炼一些音乐的要素如节奏、节拍、音色、速度、力度等,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的影响作用,同时把音乐要素这一知识点置于形象的音乐情境中也更利于学生的理解。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因此,音乐欣赏与音乐知识在关系上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可以互相促进的。

㈢、加强综合   拓展创新

新课程提出加强综合的理念,不仅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更反映了音乐教育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科综合我是这样做的:

1、加强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来创新

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是在欣赏教学中,把音乐欣赏与音乐教学的其他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并加以创新,更好地为欣赏教学服务。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律动表演等来丰富和加深对作品内容及其内涵的体验与理解。

唱一唱旋律 

有些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现多次出现的主题曲调,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更好地专注于音乐本身,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如《快乐的罗嗦》的欣赏中主题音调可以让学生唱一唱。

拍一拍节奏

可以是身势律动,再进一层的话也可以选用打击乐器和着音乐击拍参与音乐表现。例如在《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的欣赏中,老师先让学生随音乐节拍拍手,进而用了沙球、鼓、铂、锣等打击乐在适当的地方加入,从而来创设打雷闪电的情景。借此手段来欣赏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音乐上,有效地参与了“听”这个环节,做到了真正地聆听音乐。

变一变节拍

有的欣赏乐曲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变换节拍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来更好地体验音乐。如《走进舞曲》的设计。

律动表演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以前的教学中听音乐演一演存在诸多的不足,因为其过程并非以学生和音乐为主,而是摆在老师和音乐以外的事物,所以要强调这里所说的“演一演”是要求学生能够专注于音乐,在老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以后,再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学生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

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非常易于激发学生的演一演的反应,第六曲《袋鼠》上、下行断奏与圆滑奏连结的主题,并有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形成长、短的乐句,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了这些后再随着音乐演一演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加强音乐欣赏与姊妹艺术学科的综合来创新

音乐欣赏与其他艺术学科的综合是指把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教学。

⑴综合舞蹈、戏剧来创编、表演音乐剧

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如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快乐的小熊猫》、《动物狂欢节》等都是很好地进行综合创新的题材。在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戏剧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像,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像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如在欣赏蒙古族音乐《挤奶舞》时,可以把一些蒙古族舞蹈的元素融入课堂,如挤奶、赛马、射箭、摔跤等舞蹈动作,同时给同学们介绍了蒙古族音乐及蒙古族舞蹈的特点。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序奏与狮王进行曲)》的音乐,角色与剧情可想像为:序奏——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兴奋、紧张、期待的心情;主题的前奏——卫兵、狮王的前导队伍;主题——狮王、狮后、小狮子、狮子家族威风凛凛的行进队伍, 模仿狮子吼叫的音乐;其他装饰性的音型表示森林中的各种动物的欢呼、呐喊、致敬。

⑵综合美术来绘画、画图谱或选色

如果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音乐,那么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来表现音乐,但这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让教学活动脱离听觉,我们应该从引发感觉,进而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或直觉反应来表现音乐。实践证明,音乐与美术融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

如在音乐欣赏时启发学生为一曲曲音乐描绘出一幅幅“音中画”,使学生对抽象的音符产生形象的体验,让他们把对音乐的感受借助生画妙笔留下美妙的痕迹。

又如在音乐欣赏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旋律的走向形象地与不同的线条联系起来画旋律线,或者画出不同的图形来表示音乐的进行,这就是图谱,如《童年的回忆》、《船歌》、《樱花》等的欣赏中都可以让学生画出体现旋律走向的图谱。

再如音乐欣赏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听的不同情感的音乐去选择不同的色彩。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课例:欣赏歌曲《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完整欣赏了两首歌曲并准确感受它们的情绪对比之后,老师安排了一个环节,在老师所提供的几种色彩中选择适合歌曲的颜色,一种是阴暗的冷色黑色和蓝色,一种是明快的暖色红色和黄色。我想这样的安排不仅给学生的音乐欣赏带来丰富的色彩,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提高。

3、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来拓展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

⑴综合语文学科来拓展 (朗诵)

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音乐欣赏教学可与语文教学(诗词、戏剧段落等)互相沟通综合。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春晓》便是一堂音乐与语文学科精彩结合的课例。教学中,老师从唐诗《春晓》入手,引出歌曲《春晓》并学唱,然后让学生分组通过合作探究,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春晓》。又如《感受回旋曲》一课,老师在欣赏了《波基上校进行曲》、创作了《观潮回旋曲》之后的整体表现一个环节中,巧妙地安排了一段配乐诗朗诵,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音乐欣赏中,也可以巧妙得综合语文学科来拓展相关的知识点。

 ⑵综合自然学科来拓展 (环境)

表现音乐与环境主题的作品有不少,我们可以根据作品内涵综合自然学科,渗透相关保护环境、探寻大自然秘密等的意识,并在课堂上来操作。

⑶综合历史地理学科来拓展 (人文)

一定的音乐与这种文化产生的民族、地理、历史条件、语音语言特点、生活习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找准时机进行综合。一首作品一定有着它特有的历史创作背景、文化创作背景、民族文化背景等,挖掘这些人文的内涵更有利于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同时完全可以借此时机让学生了解这些人文性的知识性,只要综合地恰当两者并不矛盾。这样的音乐作品有不少,如《瑶族舞曲》、《新疆舞曲》等等。

在以音乐欣赏为主的音乐课中,多方面的、多视角的、多纬度的综合是很有必要的,是欣赏教学达到胜利彼岸的有效途径。在综合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不要为了综合而丧失了音乐课的音乐性;不要为了综合而单纯地传授其他学科知识;不要把综合看作是知识的“拼接”。做到了这些,综合创新就会赋予音乐课堂鲜活的个性,就会使音乐欣赏课更具魅力,更有感染力.

总之,在欣赏教学中,最根本的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蒙泰韦尔迪(意)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在听赏音乐中启动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