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数学 > 资源共享

谈数学老师的自我修养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9-05-17 16:29:06   点击数:

谈数学老师的自我修养

每个学科在育人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很多方面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科的老师也都有自身学科沉淀下来的特质。我一直觉得作为数学老师,除了应该具备为人师者的普遍素养,还应该具有学科所独有的特别品质,它们对于数学老师的自我修养十分重要。

第一,全身投入,能收放自如。这主要指的是个人在课堂上由声音、语言、表情、动作等外在表现形式传达出来的一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非常自然的自我状态。执教《动手做(二)》的李老师在这个方面做得十分到位,声音高低起伏,始终面带微笑,语言贴近儿童,严谨中不失亲和,低年级的孩子沉浸在轻松、自然又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中。执教《整理与复习》的姜老师整体表现收放自如,集编剧、导演于一身,用她饱满的精神状态、变化的语言功底、丰富的表情神态充分投入到课堂之中,与课堂共鸣,自然之中,学生个个都是全情投入“大片”之中。执教《有多少个字》的李老师在上课前还是一脸严肃,声音低沉,但是当上课之后,“一秒入戏”,切换上课模式,温和亲切,热情饱满,感觉跟换了一个人一样,让我自叹不如。

    第二,硬核设计,有思想有深度。这主要是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方面来说,有无把握学科本质,有无抓住教学重点,有无突破教学难点,有没有触及学科核心素养,有没有一定的学科思想。我们都知道,我们所观摩的课堂教学是在解读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教法,不断试课、磨课的过程中形成的,大到环节设置,小到一言一行。如果没有优秀、成熟、巧妙的教学设计,是不可能有成型的课堂教学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分有多长》这节课更多出彩之处体现在她的教学设计上面,由旧知引出新知,又已知生发出未知,有动有静,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有视觉、听觉、知觉等多感官的参与,有数学自身的逻辑,又有现实情境的连接与教育,可以说设计感十足。《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是尤其我特别欣赏的:首先,有一个贯穿始终,无缝、巧妙地将梳理知识与巩固练习完美结合的连续情境;其次,梳理知识点的环节,老师先带领学生将知识的大框架总结出来,而后小组合作绘制知识的思维导图,并将细小的知识补充完整,最终学生们都建构出了形式各异的知识结构;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是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第三,领航掌舵,有教学机智。这个指的是教师有管理、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又有应变突发问题的教学智慧。教师就是带领学生扬帆起航的船长,把控方向、驶向既定的终点是主要的任务。而怎样到达成功的彼岸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假设前面有了成熟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把它变成现实的能力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参与课堂展评的教师都具有比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尤其是金硕杯的那些老师尤其驾轻就熟。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整理与复习》的姜老师在使用课件上的计时器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连续试了2次都没有成功,如果是我可能早已满头大汗,尴尬至极,但是姜老师巧妙地化解了这个困局:不着急,我们最后再试一次,哎~成功了。一切是那么自然。

第四,突出特色,有自我风格。这个主要指的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同样一节课,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执教教师,出来的效果可能大不相同。每节课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也不是完美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上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等量关系》这节课有两个老师讲,其中一个男教师注重内在的一个逻辑,从跷跷板、天平这种能直观感知等量的形式再到纯文字言语,层层深入,让学生寻找、感知等量关系,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与表达;另外一个老师则是开门见山,大刀阔斧,条理清晰,环节分明,注重从学科角度(模型思想)学科素养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样是高年级的课,有的老师则是和风细雨一般,慢慢化开学生在学习上的积雪,注重细节,引导学生一步步开花结果。       

语言严谨、简洁精炼;提问问题清晰,指向明确;适时引导,点到为止;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及时反馈,适切评价……这些都是一名数学教师自我修养的一部分。我想说的是,教学就是不完美的老师带着不完美的学生走向完美的过程,而功夫要扎根在平时,只有每节课都认真对待,不断修炼自身,才能取得专业素养的不断突破。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