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感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9-01-04 08:58:03   点击数: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感

作者:刘云胜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学科教学领域,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媒体教学为实施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而多媒体教学能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的感官,达到很好的德育效果。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开辟通向生活渠道”几个方面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感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运用  多媒体  有感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去求得理性认识,获得成功体验。而多媒体能把数据、文字、声音、画面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恰当地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能改变传统的空洞、灌输式说教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品德与社会课充满活力。近几年来,我尝试着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开课导入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课堂思考,进行探究式的体验和感悟。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首都北京》一课,上课一开始,播放视频文件“北京”(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代表建筑和名胜古迹),屏幕上不断变换着北京的代表性建筑和代表北京文化底蕴深厚的名胜古迹,配以简短文字说明,并伴随着《北京欢迎你》的背景音乐……这些情景设置,把学生带进了北京的美妙意境中,唤起了学生去探究学习首都北京的愿望和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又如教学三年级下《变化中的社区》,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平时录制的一些近期的社区图片,当这些图片呈现时确实非常美丽,从而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社区美丽,祖国繁华”的景象。接着我又播放了一些社区以前的画面,并实时提问:“为什么社区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国家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以这样的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课堂效果看,与以前没有选择此类形式对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其主体意识支配下自觉的去获取知识的、培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能注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讲解,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秦汉一统》一课,教学目标之一是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秦始皇如何使统一的秦朝走向一统)。完成这一教学目标,靠传统教学中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费力地灌输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效果自然不尽人意。为借助视听优势,我制作了视频-孔虚经商。这则故事以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使学生清晰的明白,孔虚在各国经商过程中遇到了文字不一样、货币不一样、长度单位不一样、容积单位不一样和重量单位不一样等等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于是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使学生了解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什么要对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进行统一,而且理解到这些统一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同时也为接下来学生们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奠定了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能否顺利地解决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并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是衡量一节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面、文字、图像等信息的有机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从而促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地解决。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妞妞的困惑》一课时,面对教材中的三幅图片和一段文字,很难顺利地解决“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这一教学重点。而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不仅包括对土地的危害,还包括蔬菜水果残留的农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为了顺利地解决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这一重点,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主要通过草莓、葡萄和西瓜等反季蔬菜水果,使用和没使用农药的图片对比,再配以文字说明,将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那生动的画面,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意识到,为了保证农业增产而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顺利的解决,而且又引发了学生对本课重点“如果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能不能既保证增产又消灭病虫害”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为难点和突破奠定基础。 

又如学习六年级上《大漠里的无名英雄》一课时,教学难点是“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为祖国建设事业不惜献出生命的英雄气概”。这一难点仅靠书中的三段文字和学生搜集的资料是很难真正突破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名无名英雄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不惜献出生命的英雄气概,我引入北京电视台“我是演说家”视频“我的偶像-邓稼先的故事”,演说者那鲜活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了学生,随着邓稼先一个个动人事迹的展开,我观察到,有的学生眼睛湿润了……这种图面、文字、图像等信息的有机结合,如同使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感受。通过一个个学生观后体会的表达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此设计既突破了难点,又进行了“无声”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品德与形成与发展,单凭课堂上教师讲,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而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借助多媒体传递信息,可以节约教师讲解、板书、做图的时间,大大增加有效信息量,使学生能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四年级下《妞妞的困惑》一课时,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一些不法果农菜农,为了早上市多挣钱,却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如果只靠老师讲,我们不能为了多挣钱而不顾人民的健康,是很难收到效果的。为了使学生真正从内心发出我们不能因为挣钱而过量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农药的呼声,必须在课堂上让学生真切感觉到残留农药对人体都有哪些危害。于是我制作了两个视频课件,一是果蔬农药残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二是通过草莓、葡萄和西瓜等反季蔬菜水果,使用和没使用农药的图片对比,再配以文字说明,将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便使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了更多的信息,增大课堂容量,从而提高教学功效。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理解能力,从而节省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运用多媒体,开辟通向生活的渠道

《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静态的学习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因此,平时我在备课、课堂结构的安排、设计提问以及补充教材等方面,都努力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移动的画板》一课时,学生大多数都按着教材画教室、或者画些人物和动物等。在之后的教学中,此处的设计我做了改变,拍摄了许多生活中的美丽场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们回想自己的生活,联系自己的实际,画画宽敞的大街、繁华的城市、广阔的大海、苍绿的青山等,利用生活中美丽的画面充分地促使学生了解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又如教学《给小弟弟、小妹妹提个醒》一课时,针对海岛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将日常积累的我乡近几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同时播放一些警示语及交通事故动画。这样不仅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开辟了通向身边生活的渠道,而且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遵守交通规则,还要帮助更小的朋友们维护自身的安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浅显感悟。而实践证明,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品德与社会教学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