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课改,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9-01-04 08:51:37   点击数:

 正确面对课改,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栾源清
2017年5月23-26日,我跟随市院领导到云南昆明参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国家级培训,两天半时间共听了7位专家的培训讲座,初步领略了新一轮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精神。下面是我关于会议精神的领会。
一、改版教材,一纲一本
去年培训已经说过,2016年秋季开始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初中高中的政治课程,将逐步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今后一段时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除了参照2011年修改的课标,还要参照《青少年法治大纲》。
还有两种现象是“一纲多本”和“一纲一本”,“一纲多本”就是根据一本课标设计不同版本的教材,比如根据品德与生活课标分别编制有人教版、辽海版、北师版、辽师版等教材。本次课改把全国的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都改成“一纲一本”,就是根据一本课标,全国统一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的教材。
站在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角度看,以后再到网上找教案就方便了,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课,各地的教案都可以参考了,这也是一个起点和一个机会,希望咱们教师以学校为单位或以年级为单位,尽早着手编写新教案集,课件集和微课集,便于自己和其他教师后续使用。鼓励校长组织有奖征集优秀教案课件微课活动。
二、落实立德树人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任务
成尚荣老先生说: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是课改和教改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教育首先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一个国家的教育要培养能够维护国家,促进国家发展,保护国家安全的公民,当中国的留学生站在美国演讲台上夸赞美国空气香甜更适合人生活的时候,当中国人利用各种手段争取钱财跑到国外挥霍定居和发展的时候,当一些官员为了追求个人的权钱名等利益贪污腐败甚至出卖国家机密的时候,国家意志严重受到伤害,这时候国家真的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了,从青少年入手,从思想教育入手,让中国人爱中国,有国家自信,有国家归属感,从而实现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育人理念。立德树人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人无德不立,自古以来中国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就很高,眼前的小发展靠智慧,但长远发展则必须依靠德行,古语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厚德载物,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所以说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可是在引导学生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很多困难,网络虚拟世界的影响,家庭小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等。
当今世界网络遍布各个角落,小学生很轻易就可以进入网络世界,那里的内容五彩缤纷,良莠不齐,如果孩子无人监督,任其浏览,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自然是好的,当一个人的思想定力不够强大,无法抗拒诱惑,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荒唐暴力内容中的时候,良好德行的形成就会收到严重地冲击,很难从那种贪恋中拔出来,网络游戏为什么那么吸引人?使某些孩子宁肯放弃生命也不肯放弃游戏!
网络游戏比其他的活动更具有互动性,敌友不需要认识,需要的游戏工具几乎触手可及,不需付出太多,在虚拟世界中胜利可以得到奖励,失败也没有熟人关注,不会丢面子尴尬。网络中可以用虚假的名字,可以说脏话骂人,游戏中可以选择任何武器残忍杀敌,可以不负责任,不需付出,失败可以轻松再来,没人监督,任意发泄。网络成瘾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在大学宿舍里已经无处不在,很多人脱离游戏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感到“生活中失去了些什么”。
家庭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德行对孩子的影响比教师要大,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128份社会调查报告,解读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他们统计发现,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情况属于留守、单亲、离异的高达80%。家庭影响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在争取家长配合的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当然方法需要更策略些。
社会大环境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校里我们教育孩子在社会上要守规矩,看到红灯停一停,但是很多大人看到人行道上没有车就直接闯红灯,没人看管,孩子自然不愿意老实等待,那对他们不公平啊。我们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要规矩排队,车站经常几个人的时候大家还规规矩矩排队,人一多,有些大人就不自觉地跑到前面,废除排队的秩序,孩子老实排队也不公平啊。在学校我们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吐痰,你再看大街上,大都是成人在吐痰啊!在学校里我们教孩子垃圾分类,在社会上你看到有几个成人规规矩矩的对垃圾进行分类?学校费了很大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美德,到社会上分分钟就可能颠覆掉了。
所以立德树人的任务即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解决以上的问题?课标中有一个案例我们可以借鉴:在学习“诚实守信”时,不能紧紧呈现诚实守信的正面例子,可以适当呈现不诚实守信而获得利益的实例,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并且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在这方面所遇到的不同情况和感受,对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和探讨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学会根据情境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的选择。
莫言说: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在道法课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虽很艰巨,但又必须做好!
三、教材中几个重要内容的把握
1、重视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精神食粮,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人们的思想中,约束着人们的自觉行为,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主席特维叟莱特前后多次提到“不要试图同化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非常悠久、深厚,如果你试图同化中国人,首先会被同化。”纵览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复兴息息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主席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大会上,习近平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成尚荣讲座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国最突出的优势,也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应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在道德与法治课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件
2、关于《品德与社会》中历史、地理教学的内容,在《道德与法治》中仍要保留,同时还要优化、加强。课件
在教学历史地理内容的时候,不能为了体现道德教育内容,简单的在传授地理历史知识之后,贴标签式附加几句道德法治教育,这样的道德法治教育不走心,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地理历史知识学习成为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提升的载体。
3、关于公共生活与规则的教学
公共意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小学教材中,公共生活的意识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教材中从三个方面设计:公物——公共场所卫生——公开秩序。然后又在五年级下学期较为集中地进行教育。认识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就在身边——建设有序的生活,参与公共生活建设,服务社区。核心思想是公共生活的共建共享。
关于规则教育。公共生活离不开生活的规则,有规则的公共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精神。教材中将小学生的规则初步结构化:从“约定”到规则,从小学生守则到班级规则;四年级又扩展到班规,在后续教材中拓展到网络世界中的规则,同时还从规则提升到责任。这一教材思路是基于规则发展内在逻辑的。此外,增加了规则的思辨性:规则是否合理,班规可否改进。
四、“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儿童为主体,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实践得到正确的引领。
以知识教学为主的课堂,通过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可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但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道德法治意识领悟内化为主的,很难通过标准化试题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既是我们这门课程的难点,也是容易点,难点是测不出通过学习学生有哪些具体的转变和提升,说它容易是因为既然没有标准可依,上什么样都无所谓。要想有效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交流的欲望和主动性看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节课,从学生的态度兴趣看学生是否喜欢这节课,从学生的言语表达方面看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是否有深入理解,从学生的行为表现看道德变化提升,从一节课的教学层次安排看思维的引领是否做到了循序渐进,从学生自由交流与质疑看他们是否属于被动学习……陶行知曾经写了一首《教师歌》 
歌词里很清楚表达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到发现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信仰孩子、自己变成一个孩子。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我们一直强调思想教育要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理,不能假大空,耍嘴皮,玩假设……前期我们培训的时候,鼓励教师引导学生一定要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引领,不仅仅是上课要这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研究明白了再去做,包括未来会遇到的困阻都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教学不能只考虑一节课完成传授任务就可以了,更为学生今后身心健康科学成长传经授道,使教育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后全国将使用统一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我们教师应该尽快熟悉教材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落实课堂教学,打磨能像珍贵礼物一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知之、好之、乐之。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