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发布者:cj_xiaoping 发布时间:2018-12-07 16:14:27 点击数: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大长山中心小学 宋晓辉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必须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倾向。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把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还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节奏,以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兴趣。对于节奏的概念,学生难于理解,但学生对节奏却是敏感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因而要让学生理解节奏,对其产生感兴趣,我们完全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寻找节奏,理解节奏。如:学生喜欢的鸡叫鸟鸣,各种机械发出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有形象的节奏,学生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并模仿这些节奏,更高层次的还可用人声、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他们自已在模仿中感受、理解节奏,进而对节奏产生兴趣,也为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奠定了基础。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节奏类型,只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与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节奏听力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在聆听中探索节奏的能力。在我们这个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叽叽喳喳;此起彼伏的火车鸣笛声:卡擦卡擦;悠扬的钟声:滴答滴答等。让学生聆听这些自然界的声音不仅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学生也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表现。学生聆听着美妙的声音并配合着各种声势动作,感受各种类型的节奏,慢慢地学生会发现,原来这些声音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着且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于是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节奏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在教唱课上,让学生学会听伴奏,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伴奏音乐(包括前奏、间奏和伴奏)是一首歌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低、中年级学生经常会忽略伴奏而只关心自己要唱的旋律和歌词。这时,我们就会采取最容易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说:“预备——起!”后来我发现这种做法不能唤起学生对伴奏的关注,而是让学生变得不善于用耳朵聆听,他们更习惯依赖老师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少说 “预备——起!”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感受前奏和间奏并配合其节奏速度开始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伴奏音乐的速度,并与之和谐统一。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同时也培养了节奏感受能力,
三、与语言节奏结合起来
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节奏大多是从人类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因此可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朗读,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并拍出节奏。如:把同学的名字用节奏打出来。新学期我在教第一节课时,让学生用节奏打出自己或同学的名字,互相介绍,互相认识,如:李沛,节奏是× ×|;陈慧婕,节奏是×× ×|。用这种方法,学生很快学会了这两种基本的节奏型。 这样既能进行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
四、加强动作节奏训练
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通过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学生感受这些内容,仅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我选择了切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如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 、划船,让学生用拍手,跺脚,身体律动并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让学生听音乐模仿喜爱的动物的动作表现节奏,如:乌龟爬,袋鼠跑等。
为了培养学生合拍的能力,我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学生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一致、和谐。让学生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运动员进行曲》,威武雄壮, 整齐有力;认识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鲁冰花》、《小燕子》等,认识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学生来表现。在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能让学生一味模仿,如果学生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应及时引导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