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8-10-30 09:34:27 点击数:
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
作者:洪劬颉 王 飞
课改总是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得以深化。我们提出“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正是基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同时在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化中,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课堂建设的未来意义
未来不是我们到达的地方,而是我们创造的地方,教育的本质说到底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什么样的人。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上,我们既要“前瞻后顾”,也要“东张西望”,更要“凝视当下”。未来课堂是针对未来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响应新课程改革,在课堂重构要求基础上提出的,以互动为核心,旨在构建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主体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的环境和活动。
勇气和能力。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生命的成长。 转知成智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智慧教育是以教师的智慧提升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知识是可以直接传授的,而智慧不同,它是内生的,必须经由自我建构方能生发出来,是不可教的。智慧产生于自我对知识的觉解,觉解的过程就是由一个知识人成为智慧人的过程。由“教”向“学”、“师”向“生”、“课”向“程”转变的教育改革,对教师如何认识“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认识学的策略和教的策略。
二、核心素养的课堂阐释
近十年来,智慧课堂是教育界主张的一种课堂方式。无论是有效教学还是高效课堂,其内在所看中的都是“优质”。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优质的?某种程度上,优质课堂就是智慧课堂。
我们将智慧课堂架构为四个维度:问题、表达、活动和建模。智慧课堂强调系统的“和谐”,即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强调科学地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即师生用有限时间获得最大化收获;强调适度地追求教学艺术,善于激发、注重生成,用问题和活动去启发;强调教学技巧的品质,在于方法引导行动,即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强调学生学习的建模,在于构建起学习的常规路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颁布,我们如何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学校表达和立意?
三、整体上,推动课堂实现三个转变
1、变“知识立意”为“素养立意”。未来课堂,要从知识立意走向素养立意,聚焦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智慧教育要培养有智慧的人,注重将知识转化为理解力、判断力和德行,形成人生智慧、人生识见,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价值;要让师生的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对话、互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过程;要让知识创造过程变成教学和学习过程,在教中学、做中学的基础上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小组成为自组织,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让课堂成为学习生长的共同体。
2、变“碎片零思”为“整体架构”。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素养、教师发展素养集中起来思考? “三个维度、六个方面、十八个基本点”如何进行课堂诠释?智慧课堂要关注学科知识的双层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传统教学中老师更多地从事学科知识、能力等的教学,这都是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核心素养靠老师讲不出来的,需要学生从事各种各样的自主探究活动,需要学生体验、表达、归纳、总结。需要学生设计,需要学生情感的投入,需要学生亲历亲为的实践经验。是不是我们提出了“核心素养”,并强调重要,那么“学科素养”就不要或不重要了?“原来的学科任务仍然在新课程标准之中,在同样的课程框架里,如果把这个框架比喻为一栋四层的大楼,每层代表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装入新的设备,让大楼变得更加现代化或者功能更加完善。原来的办公系统、上下水系统都在,但加入了电子传感系统,让大楼的信息沟通、时间利用率会变得更高,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我原有的东西,它们就是核心素养。” 同样,这套系统可以加入政治学科,也可以加入历史学科,各学科都具有这样的功能,整个功能合在一起,就是核心素养。为此,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变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3、变“线性学习”为“智慧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是单向而线性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新课改以来,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如何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信息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智慧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建立一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组内分享、跨组交流”合作学习和联结教室外自主构建学习中心进行主题式研学,进行深度研学的新模式:离散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把本来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离散成两个阶段。前半节课,主要完成上节课老师布置的课后探究内容。学生交流各自探究成果,分享各自学习心得。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总结。后半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在此阶段,教师主要是设疑、构制问题、创设悬念、营造学生学习探究的氛围。现有教学模式五花八门。有传统教学方式、也新出现了各式各样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管哪一种,都要求教学任务在课堂45分钟内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各种环节很难深入拓展,很难有效进行。特别是一些对外展评课上,课堂时间不够,活动难以有效开展。表现出为形式而形式,学习空间受到限制,大多活动是在教室,查找资料受到限制,束缚了学生和老师手脚。课堂活动形式多于内容。讨论、探究很难深入。现有课堂教学方式没有真正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课堂活动越多,流于形式就越多,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这种教学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说,制约了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离散式教学延伸了教学过程。坚持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做到课上课下学习相结合,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究的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失败中反思,在成功中喜悦,延伸教学过程以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无论是前半节课学习成果的展示,后半节课的引导、渲染,还是课下自主探究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打破常规教学,敢于创新,分散教学任务,离散教学整体性,坚持课上课下学习探究相结合。特别是下课、放学时间,有利于学生随时查阅资料、开展自主探究之需要。上世纪80年代关注“教学是艺术”,强调课堂教学的艺术性;90年代关注“教学是科学”,而进入21世纪以来,更多强调“教学也是技术”,强调教学品质,强调教学设计的创意是否受到学生欢迎,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合作和探究。